摘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突(jīng)說過,成功,約有15%取決于知識和技能,85%取決于溝通。在我校所處的農(nóng)村地區(qū),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成為教育質(zhì)量提高的阻礙,因為溝通交流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調(diào)研中的得到數(shù)據(jù)和問題出發(fā),探討如何結(jié)合現(xiàn)有的條件加強教師和家長的有效溝通,促進孩子的成長。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 教師 家長 溝通 對策
我校所處的地區(qū)為農(nóng)村區(qū)域。大部分家長農(nóng)忙時早出晚歸,農(nóng)閑時外出務工,也是早出晚歸。他們的主要目標還是解決家庭的物質(zhì)生活需求。這樣在教育孩子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嚴重不足,所以要想象城里學校一樣讓他們經(jīng);蚬潭〞r間到校參加家長課堂或家庭教育培訓很難,因為他們首先要算的是經(jīng)濟賬,雖然他們也知道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為此我通過調(diào)研,掌握了相關(guān)情況,想從最基本的、教師和家長都能夠接受的最容易操作的溝通工作入手提出對策,以促進孩子的成長。
一、我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存在的問題和現(xiàn)狀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您通過哪種方式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不限項)
A.家長會91.56%,B.主動與教師聯(lián)系(拜訪、電話等)48.08%,C.老師家訪53.96%,D.老師請家長4.86%,E.老師給家長的信或便條4.6%,F(xiàn).老師與家長的聯(lián)系本9.97%,G經(jīng)常與孩子談論學校生活60.36%,H.通過孩子的同學21.23%。
從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我們這個地區(qū)的農(nóng)村家長來說,與老師的溝通大多還是被動式的。91.56%的家長在家長會上才與老師交流,53.96%的家長是靠老師家訪。倘若趕上有事沒參加家長會或后期老師工作忙不能及時家訪,可能半學期甚至一學期都不能與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更談不上及時處理問題,不能分享孩子的成功,不能和他們共度難關(guān)。當然我們也看到這里邊也有48.08%的家長主動與老師聯(lián)系,60.36%的家長能經(jīng)常與孩子談論學校生活。有這個基礎,我想我們再多做些工作,能走出去入戶家訪,也能請進來開好家長會、座談會,溝通的橋梁完全可以架起來,并且暢通無阻。
二、出現(xiàn)溝通問題和現(xiàn)狀的原因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如下:
您的年齡段是 [單選題]
A.50以上4.86%,B.40-50歲42.97%,C.30-40歲37.6%,D.30歲以下14.58%。
40歲以上的家長占到總數(shù)的47.83%,這些家長的孩子多數(shù)是二胎,F(xiàn)在的家長“重男輕女”的思想雖有了很大轉(zhuǎn)變,但是明顯第二個孩子在整個家庭里邊還是比較容易得到特別照顧,特別是物質(zhì)方面。這些孩子在家里受到寵愛,大多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當出現(xiàn)一些問題后總愛強調(diào)理由或者 “耍賴”,造成溝通非常困難,家長自己釀成的苦果自己也感到很無奈。
您的最高學歷是 [單選題]
A.小學3.32%,B.初中67.77%,C.高中21.23%,D.大學5.12%,E.其他2.56%。
最高學歷的情況和家長群體的年齡段比較吻合。這個年齡段的部分能力較強的人通過考學或者經(jīng)商,離開了農(nóng)村。留在農(nóng)村的這部分人大多是因為考試不理想或者家庭貧窮無力外出上學等因素,因此總體的素質(zhì)就成了他們教育下一代的局限。
您的工作(職業(yè)) [單選題]
A.務農(nóng)37.08%,B.工人22.76%,C.自由職業(yè)34.02%,D.公職人員6.14%。
整體的工作性質(zhì)和上面兩條的情況也比較吻合,制約了在教育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三、針對存在的現(xiàn)狀提出幾點對策
(一)入戶家訪工作。
家訪可以讓我們老師切身感受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了解家長的文化素質(zhì),對學生進行全面認識、分析、理解,真正實現(xiàn)“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重要方法。教師入戶走訪,與學生、家長在家的氛圍中架起了聯(lián)系與溝通的橋梁,織成家長與教師達成共識的紐帶。家訪工作做得好,可以把教育工作從學校延續(xù)到家庭、社會,讓學生更自信;還可以讓周圍的居民了解、肯定學校和教師的工作,增強社會對學校教育工作的參與和支持,進而促進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整體提升。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家訪,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1.五步家訪法。
(1)提前“備課”。入戶家訪前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和要提出的需要家長配合的目標。
(2)提前通知。提前通知可以讓家長也“備好課”,心理有準備,省的尷尬。最好的通知方式是讓孩子自己回去和家長說,這也是布置給他們和家長交流的作業(yè)。當然要和孩子說明家訪的目的是為了幫他們提高和成長,不是“告狀”。
(3)提前預演。前兩步做好后,自己彩排一遍!坝衅涓副赜衅渥印保處熢谌ブ按篌w根據(jù)孩子的特點推測家長的特點,把家訪的目標問題有層次的在腦海里與家長“聊一遍”,預設提出的問題家長不接受或者不支持應該如何處理。
(4)隨時記錄。家訪時隨身帶著自己的工作手冊。一是列出的問題省得忘了,二是家長反饋的問題和好的建議可以隨時記錄。這樣也能讓家長看到我們教師工作是認真負責的。
(5)建立檔案。整個過程都完善起來就是一份完美的學生、家長、教師三方共同成長的檔案。特別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上下起伏,有各種問題,我們可能不止一次進行家訪,我們做的每個孩子不同時期的家訪記錄就是最好的“教學”參考資料。
2.個別家訪。
對個別學生(特別是對一些比較自卑、內(nèi)向不愿與人交流的學生)來說,個別家訪可以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教師、家長、學生圍坐在一起,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有利于交換意見,也有助于達成共識,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家訪,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的關(guān)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個激勵,對家長也是個觸動,容易形成教育合力,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家訪的重點要放在個別學生身上,通過與家長談話,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社會交往情況;了解學生在家庭做家務中的表現(xiàn)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窺探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這樣,通過了解學生的全部生活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依據(jù)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也讓家長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進取心。
3.家訪談話要有針對性。
家訪談話要有方向、有目的,講究措辭。教師和家長要營造家庭聊天的氛圍,但不能搞成真正的閑聊拉家常。不然,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耗費了家長的熱情,家訪成了負作用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情況要向家長通報,但不要打小報告、批評學生的種種不良行為或老好人只說好聽的。先揚后抑,從贊揚的角度切入話題,對學生的缺點要委婉的指出,通過表揚別的學生在某個方面的優(yōu)點來提醒家長,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該朝那個方向努力。這樣,不僅在家長面前給學生留了臉面,拉近了師生距離,也保證了談話氣氛活躍,場面融洽和諧。
4.尊重家長和孩子。
教師對優(yōu)生、后進生、特困生的家長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他們,要平等對待他們。家訪時,要公正、客觀、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在校情況。優(yōu)生不是所有方面都優(yōu)秀,要揚長避短;后進生,不能以點代面,說得一無是處,應突出優(yōu)點,學生各有所長;特困生,要多鼓勵,用成功人士特別是那些也是寒門出身的名人作為榜樣幫他們樹立信心,同時爭取各種機會給他們提供幫助。
5.向家長學習。
“知子女莫若父母”,家長在長期撫養(yǎng)子女的過程中,對其個性、特長、優(yōu)缺點等各個方面非常了解。很多家庭的家風家訓就很好,在學生的教育管理方面都有很好的“育兒經(jīng)”。這些寶貴的經(jīng)驗教師要認真學習,虛心請教,互相交流和提高。但對個別學生家庭影響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愛、放任自流等等,教師須以誠相待,希望他們能消除惡習,為其子女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雖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有些事情我們想幫也幫不上,但是為了孩子,我們還是要把異常表現(xiàn)及時匯報給他們的家長,多多關(guān)心他們,讓他們和別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我們應當盡力而為。
(二)開好家長會。
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學生的家長都在外務工。學校召開家長會時,很多家長因為無法請假或接了活得干,不能到;蛘咦尯⒆拥淖孑吅推渌H戚代為參加,有的家長不參加甚至連個電話都不打。這樣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做好相關(guān)的工作,想辦法讓家長會有吸引力,讓家長從“要我去”變成“我要去”。
1.細致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父母們都對家長會持有一種特殊的情懷:盼著開家長會,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害怕開家長會,惟恐自己的孩子哪些地方不行落后于人,而那些平素有“問題”的學生的家長就更加把家長會當成心理負擔了。應該說,這是極為普遍的“家長會心態(tài)”。
因此要先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認識到家長會的重要性。家長會的定義是“學校同家長聯(lián)系的一種方式”。而召開家長會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長與教師互相明白和支持,使學校與家庭“向?qū)W生提出同樣的要求,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新模式的家長會就在向這個目標靠攏。家長可以了解學校管理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辦學規(guī)模、師資水平、治校方略、硬件建設、教學設施、開展的活動以及所取得的成績等。成功的家長會可以增強各位家長“家校配合、共育新人”的信心和決心,使家長心悅誠服地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2.家長會前準備充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簡單的工作比如要對教室的黑板進行裝飾和布置。圖文并茂的板書及裝飾不但能夠營造開會的氛圍,更重要的是會給家長耳目一新、振奮人心的感覺,同時也體現(xiàn)了師生對本次家長會的重視程度。但關(guān)鍵還是要做好以下“軟件”工作:
(1)明確主題。為了確立家長會的主題,家長會前可以做一些調(diào)查研究工作。調(diào)查工作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學生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日常表現(xiàn)以及各科成績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針對不同的類別,擬定不同的對策。另一方面是對家長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要研究學生的家庭特點,提出不同對策,這樣,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得到完美的結(jié)合。
(2)議程緊湊合理。因為教師、學生要上課,家長要工作,集中在一起不容易,所以整個過程安排要合理,避免拖沓、重復。整場家長會組織好了可讓家長覺得不虛此行,與老師產(chǎn)生共鳴。家長看到教師如此緊湊有序的工作,豐富、活潑的組織形式,充實的會議內(nèi)容,將對學校、學生、教師更有信心。
(3)豐富多樣的組織形式。家長會是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種方法,它是家長和學校交流溝通的平臺。但是傳統(tǒng)的家長會常在考試后召開,總讓人感覺是“成績匯報會”,往往是班主任匯報一下學生的成績,提一些學習上和管理上的要求。班主任說完各科老師接著說,說來說去,除了要求就是任務甚至告狀。家長會一結(jié)束,什么交流、溝通、合作等問題早被沖的一干二凈。即使有所表示,也是蜻蜓點水,形式上的體現(xiàn)。全體老師組織一場家長會要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而費盡心力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打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適應當今社會教育環(huán)境需要做出改變,就像飯菜重復多了,吃的沒有胃口就想換換口味一樣。
比較容易組織且行之有效的形式有以下幾種。①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問題進行理論探索,或做個案分析,或開經(jīng)驗交流會。如請幾位在家庭教育、個性培養(yǎng)等方面頗有成效的家長介紹經(jīng)驗,與其他家長共同交流。②對話討論式:就一、兩個突出的問題進行親子、師生、教師與家長的對話。③展示式:展覽學生的作業(yè)、作品、獲獎證書或?qū)W生現(xiàn)場表演等,讓家長在班級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④專家報告式:就學生入學后某個階段或某個共性問題,請專家做報告并現(xiàn)場答疑,以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zhì)。這個類似于家長課堂,但我們做的是促進溝通的作用,并非家長課堂的培訓功能。⑤聯(lián)誼式:教師、家長、學生相聚在一起,用表演等歡快的形式,共同營造和諧的氣氛,增進感情和加深了解。制造機會,留一定時間讓孩子、家長、任課教師有個別交流的時間和機會。
新的形式就來自于、取決于新的觀念——家長應是教師的合作伙伴。在新的觀念下,家長會能夠成為一座心與心之間的橋。
(4)家長會后的個別交流和意見反饋。家長會后教師可以規(guī)定一個單獨接待家長的時間,讓家長了解得更多,或舉行小型家長會,如學生干部家長會(指導學生學習與社會工作兩不誤,進一步提高全面素質(zhì));學習困難學生家長會(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心理素質(zhì)、不畏困難);進步趨勢明顯學生家長會(鼓舞干勁,指導學習方法,要求注重能力培養(yǎng));紀律較差的學生家長會(注重對意志、情感、興趣、性格等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完善道德人格)等等。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家長會的反饋意見,收集家長的建議,還可以從家長的口中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以便今后的教育教學更有實效。
(三)利用網(wǎng)絡與家長互動。
在網(wǎng)絡背景下加強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與傳統(tǒng)的溝通方式相比更具有時效性,可以互通的不只是語言,可以是文字、圖片、語音、視頻,交流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班主任的配合及孩子學習的參與度,比以前有更大的提高。教師不需要登門拜訪,家長也不需要親自到學校,就可以隨時互通孩子的動態(tài),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時間,還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不過我個人覺得面對面的交流還是最好的溝通,因為再好的機器也無法讓人感受氣氛,無法體現(xiàn)感情的交流。所以利用網(wǎng)絡與家長互動作為我們溝通的一個補充手段或者應急工具比較好。
(四)做好家長約訪。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愿意花時間搞好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能夠基于對學生的關(guān)心,或是關(guān)心班集體,或是為了發(fā)現(xiàn)學生的某種問題,或是對學校、教師有好的意見或建議,主動到校和老師溝通交流。對家長主動來訪,我們教師都要熱情接待、認真解答,共同交流和研究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以達到改進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
另外如果個別學生出現(xiàn)問題,而時間或者時機又不允許入戶家訪的時候,我們可以主動約請家長到校。教師邀請家長到校或者舉行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可以讓家長更深入的了解教師的工作、孩子的學校生活、學校的管理,同時增強相互間的感情。
四、結(jié)語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互補因素,兩者配合的越默契,產(chǎn)生的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顯著。要是家長能更好的配合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關(guān)鍵在于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教師作為聯(lián)系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要當好學生家長的指導員、導演、醫(yī)生、學生等各種角色,充分調(diào)動家長的積極性,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最為關(guān)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形成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戰(zhàn)線。
參考文獻:
[1]B.A.蘇霍姆林斯基:《怎樣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見《給教師的建議》 杜殿坤編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
[2]魏書生:《如何當好班主任》 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 2005
[3]蘇晉:在溝通中改變[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5.
[4]鐘杰:治班有道-班主任智手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娜仁嘎:《淺談班主任應該如何與家長有效的溝通》見《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