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首頁>>文教視點>> 文以載物,無物何以有文 正文

          文以載物,無物何以有文

          2016-12-09 10:11 楊慶忠 文以載物,無物何以有文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道朗第一中學 楊慶忠

                古人提倡“文以載道”、“言之有物”,這里的“文”指“文章”,指文章這種形式;這里的“道”和“物”指文章的內(nèi)容,指代思想和生活。文章是形式和內(nèi)容的有機統(tǒng)一。只有形式?jīng)]有內(nèi)容,那是華麗的軀殼,沒有血肉,沒有生命;只有內(nèi)容,不講究形式,文章仍然沒有活力,枯燥艱澀,F(xiàn)在的作文教學問題不在于寫作的方法,即文章的形式,因為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講了好多。講了這么多的方法,學生依然感到作文困難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無“物”可寫,作文要么落入俗套,生編硬造;要么模仿抄襲,自欺欺人!拔囊暂d物,無物何以有文!辈焕斫膺@個道理,不解決這個問題,用再大的力,那也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學生寫不出作文,寫不好作文,甚至害怕作文,這是擺在每個語文教師面前的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究其原因,這種現(xiàn)象與當今作文教學過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教學過程與生活脫節(jié),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氣息有密切關系!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缺少豐富的作文素材、“沒內(nèi)容可寫”,是學生寫作時的通病。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活水源頭來!倍嗝淳扇缑麋R般的池塘啊,天光云影娟如西子;之所以形成這樣清澈的池塘,那是因為有源頭活水涓涓流來。沒有這涓涓的活水,池塘也就干枯見底,枯枝敗葉也就殘存其中;有了這汩汩的永遠流淌的泉水,這小小的池塘便有了生命,便有了活力。源頭與活水,這兩項事物可以被認為是事物的來源,我們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說事物不能夠一成不變的,這樣的事物就容易霉變,變得腐朽不堪。我們學習語文,就需要有一顆感悟生活的心,接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
                辛棄疾曾諷刺那些無病呻吟故作高深的年輕后生——“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青年人年紀輕輕,看到抒發(fā)濃烈情感的詩詞也躍躍欲試,但他們尚不理解人生之愁,卻自以為身在愁中,寫詩作賦,訴說苦惱。而到中年以后,真正知道什么是人生之愁的時候,卻想說也說不出了,只能嘆這秋之悲涼。這也正說明作文來自生活,來自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那么,怎么讓學生作文中有豐富的生活呢?
               首先是家長和教師把假節(jié)日還給學生。家長不要過多的讓學生上各種補習班,教師不要布置太多的作業(yè),給學生一點自由的時間,讓他們?nèi)プ鳇c自己愿做的事情,F(xiàn)在中小學的課程已經(jīng)安排得過多,課業(yè)負擔過重;各類補習班鋪天蓋地,為了升學,家長和學生緊跟補習班走。學生的生活就只剩下了學習學習再學習,補課補課再補課,提分提分再提分!叭瞬辉诮淌依,便是在走向教室的路上”。學生哪里還有時間和空間接觸生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又哪里有時間去讀課外書,去吸收,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思想呢?現(xiàn)在的學生個個戴著眼鏡,似乎都是滿腹經(jīng)綸的樣子,其實他們腦子里只剩下了各種各樣的考題,讓學生有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體驗很重要。
                其次是有關部門及家長要放手組織學生到工廠、農(nóng)村、街道、養(yǎng)老院等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接點地氣,長長見識。改變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家鄉(xiāng)的小河有一百多米”,“秋天來了,麥浪滾滾”可笑的現(xiàn)狀。
          再次是教師所出的作文題要適合學生的年齡和特點。特級教師王棟生在《走出寫作教學的困境》一文中指出:“作文要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自我,在這里,特別重要的是‘關注自我’。學生最重要的寫作資源是什么?毫無疑問,是他的個人生活,是他個人所熟悉的事物!庇纱丝梢,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積極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擁抱生活、感悟生活,并使學生的個性和生命在關注和感悟中和諧發(fā)展、健康成長。
                最后就是引導學生多讀書,從文學作品中學習生活。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加工再創(chuàng)造。文學是一種生活境界,是通過作者的心智感悟生活所展現(xiàn)出的一副畫面,這副畫面揭示著客觀生活規(guī)律,或者是一種理想,一種對于生活的思考。而來自文學書籍中的生活體驗也恰恰是學生作文的源頭與活水。
                 所以,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不光是跟學生講“作文來自生活的問題”,還要倡導并試圖改變“學生沒有生活的問題”,才能達到“文以載物”的理想境界。!


          相關新聞

          中華文教網(wǎng)手機版
          ? 中華文教網(wǎng)版權所有 中華文教網(wǎng)簡介 投稿指南 聯(lián)系我們 tags 版權聲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