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節(jié)課的導入非常重要,就像雜耍的人必須要用精彩的“開場白”來吸引觀眾,來招徠生意一樣,課堂的“開場白”做好了,學生聽課會興致勃勃,主動參與其中,學生的參與度高了,課堂的質(zhì)量也就提高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根據(jù)學生實際,從多方面設計問題情境。
一、問題情境要有趣味性。在講《圓的認識》那節(jié)課我是這樣引入課題的:我出示一個游戲,游戲有兩種方案,方案一:全班同學圍著一個正方形的四條邊站著,你可以任意選擇站的位置。站好后大家都向正方形的對角線交點投出乒乓球,投中者勝。第二種方案:全班同學圍著一個圓站著,也可以任意選擇位置,每個同學在在自己的位置上向圓心投乒乓球,投中者勝,這兩種游戲方案你覺得那種游戲更公平?為什么?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了。一分鐘后,學生們都達成了共識,都認為站在圓上投乒乓球的游戲規(guī)則最公平,理由是:在圓上向圓心投乒乓球,大家的距離都相等,所以很公平。而站在正方形的四條邊上向?qū)蔷的交點投乒乓球就不公平,特別是站在頂點上的同學最吃虧,因為正方形的頂點到對角線的距離最遠。接著我又說,圓的優(yōu)點還有很多,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它的優(yōu)點和人們在生活中充分的利用它的優(yōu)點。通過這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全班學生都產(chǎn)生了興趣,都主動參與其中,這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對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二、問題情境要有可探究性。我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提出一個問題:樹為什么長成圓的而不長成方的?學生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然后我就講樹為什么長成圓的,從力學的角度看,是為了減少在外力作用下對樹的傷害,倘若長成方的,遭到撞擊,棱角就會嚴重受損。另一個原因是與我們這堂課學習內(nèi)容密切相關,就是它要最大面積的吸收土地中的養(yǎng)分,如何計算圓的面積呢?就是本節(jié)課我們探究的內(nèi)容。
三、問題情境要與學生實際生活和實際經(jīng)驗密切相關。用比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內(nèi)容,教材上的問題情境是這樣的:“張大媽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12.8元,李奶奶家上個月用了10噸水,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我覺得這個問題情境不適合農(nóng)村小學生,因為村民的飲用水都是從井里打出來的,沒使用過自來水,從來就沒交過水費,學生不知道水費為何物,理解題意有一定的難度。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我出示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小芳在商店花了2.4元錢,買了6袋小吃,小明買了5包同樣的小吃,該付多少錢?
就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而言,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單一使用,我們還要博采眾之所長,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