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儒韻領風騷
——曲阜市“三項工程”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紀實
山東省曲阜市教育和體育局 馬玉強
曲阜作為孔子故里、東方圣城,是儒家文化的發(fā)祥地。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脈根基,而曲阜教育則是這尊王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一直傳誦著“至今齊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的美譽。近年來,曲阜教育牢牢把握繼承和創(chuàng)新主基調,唱響素質教育主旋律,切準時代脈搏,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三項工程,引領全市教育進入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的快車道。
歷史的責任: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
曲阜教育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人文情懷,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為宗旨,以“古、儒、文、雅”為主題,挖掘傳統(tǒng)文化資源和地域文化資源,以揚棄的眼光和方法,給學校以靈性的文化定位,努力打造和樂至美書香校園。目前,全市100多所中小學“校?鬃酉、班班論語章、處處經典句、園園溢書香”。該市先后承辦、參加了首屆華人文化經典誦讀友誼賽、全國詩文誦讀才藝比賽、全國第十屆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閉幕式、山東省古詩文誦讀比賽等重大活動,均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實驗小學、書院街小學、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小學還被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授予“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全國優(yōu)秀學校”。中央、省文明委網站,山東電視臺、山東廣播電臺、中國教育報、大眾日報、山東教育報等多家媒體先后對該市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進行了宣傳報道。
一個綱領。即《曲阜市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實施綱要》!毒V要》以“全面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心,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具有民族自豪感”為總體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確定了學段發(fā)展目標,既突出經典誦讀的達標環(huán)節(jié),又重視琴棋書畫等藝術文化的涉獵;既關注宏觀層面的國家“大文化”,又關照富有地方特色的“小文化”;既注重語言層面的感知活動,又強調精神層面的實踐體驗活動。
兩類教材。一是組織專門人員編寫的十冊供全市中小學生使用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地方教材《走進圣城 感悟經典》。教材以話題設計教育活動單元,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綜合規(guī)劃各學段經典誦讀、地域文化、活動體驗等內容。每冊安排8個單元,每個單元由“導語·哲人語絲·詩詞美文·圣城擷英·快樂體驗·盤點升級” 六個既相對獨立,又有機相連的內容板塊組成。每個板塊內容縱向統(tǒng)籌設計,力求學生經過10個學年的學習,傳統(tǒng)文化水平得到由淺入深的發(fā)展;橫向綜合設計文化體驗活動,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感受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的內容、多姿多彩的形式,具備了多維文化視野。二是由各學校結合實際挖掘區(qū)域文化資源編寫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校本教材,目前已有20多種。兩類教材的使用,相得益彰,形成了曲阜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新氣象。
三項結合。一是經典誦讀與學科教學結合。采用“導引-誦讀-探究-拓展”模式和“故事引導”、“意境陶醉”、“成功感應”、“誦讀變式”等方法,激發(fā)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二是經典誦讀與實踐活動結合。利用主題班隊會、晨會、課前三分鐘等,組織學生誦經典、唱經典、演經典、寫經典,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和精神力量。三是經典誦讀與家庭教育結合。通過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開展經典誦讀的目的、意義、方法,每個學生都制作了經典誦讀卡,隨身攜帶,準備一本經典誦讀摘記本,隨時記錄,隨時記誦,每天回家復習經典,和家長一齊誦讀,營造了濃厚的家庭誦讀氛圍!叭Y合”讓經典有了與學生“接觸”的更多機會。經典與學科教學結合,不單注重教師研究出了多少科研成果,更注重研究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同時,經典因學科這一特殊載體而有了更好的“生長”根基,學科因有了經典則有了更優(yōu)質的文化內涵。經典誦讀與實踐的結合,體現(xiàn)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這是探索如何讓孩子樂此不疲地學習經典的有效方法。經典誦讀與家庭教育的結合,不但可以提高誦讀的效率,而且還會形成一種家庭文化,甚至會在一些家庭之中構建一種經典文化學習的共同體。家長文化品位的提升,還會輻射到社會,影響到更多的人。
改革的堅守: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
面對近年來全國范圍內紛紜繁雜的教育理念的博弈以及花樣翻新的教壇改革,曲阜教育該摒棄什么,該堅持什么?教師出身的教育局長李建偉給出了響亮的回答:“辦教育什么時候都不能淡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就一個主題要堅守,那就是高效。高效的課堂是什么樣的課堂?高效的課堂就是能讓學生愿意學、學得會、學得快樂! 隨之,《關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關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意見》等文件陸續(xù)出臺,目的就是引導各學校、廣大教師切實把注意力、向心力凝聚到課堂教學上來,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教學研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突出育人實效。既而,一場決戰(zhàn)課堂的教學改革運動在全市130處中小學拉開了帷幕。
一項課題。即“因學施教 三三達標’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該項研究項目被省教科所確定為山東省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課題定位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實踐中進行實驗和嘗試,開展科學的課堂教學研究以及相關理論與實踐體系的建構。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研究,解決課堂教學忽視學生知識構建意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建構符合新課程理念、富有生機的有效課堂教學結構。“因學施教”的基本內涵是“學”指的是學生、學情、學科,“教”指的是教學的目標、起點、內容、方式、策略、方法、流程及速度等,“因學施教”就是根據學生基礎確定教學起點,依據學生自學情況確定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疑難困惑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依據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需要確定教學流程及速度,依據學生掌握情況確定教學訓練的內容及方式,根據反饋檢測確定矯正強化的內容、程度。 “三三達標”即“三維”目標、“三環(huán)”目標、“三段”目標達標!耙驅W施教”是對學生學習權利的理性尊重,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中心、學科中心及教授中心的揚棄,是尊重、落實學生的學習權利。全市各學校充分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深入的子課題研究,取得了顯著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如實驗中學“自主學習 分層達標”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小學 “一課二上三討論”教研模式等。
兩個常規(guī)。一是抓實集體備課。做到“一個結合,兩個發(fā)揮,三定四統(tǒng)一”,即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重點難點,統(tǒng)一練習題,統(tǒng)一單元測試題。個人備課做到了“五要五備”:即要研究教學目標,要研究教學規(guī)律,要研究重難點的突破,要研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備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備要探究的問題,備訓練的重點,備學生學習方法,備教具與學具。二是抓學案導學。該市以集體備課為基礎,集中全市初中最優(yōu)秀的學科教師的智慧統(tǒng)一編制各科學案,供各學校使用,實現(xiàn)了教案、學案、訓練相統(tǒng)一,以教學目標為引領,強化自學研討,當堂達成教學目標。
三座平臺。一是聘請教育顧問,搭建專家引領平臺。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資源,大力加強與駐曲大中專院校的合作。成立了“曲阜市教師教育顧問團”,聘請了曲阜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學校12位教授為教師教育顧問,開展以教師教育、實施新課程能力、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等為主要內容的研究活動。同時,先后邀請了北師大課程研究中心孔源、趙希斌、南京師大陳鋒、遼寧盤錦市教育局魏書生等25位專家教授做專題報告。二是構建科學教研體系,打造教研活動平臺。建立起市、鄉(xiāng)、校三級教研網絡,成立了各學科中心教研組,負責各學科教研,中心組成員每學期都要面向全市執(zhí)教公開課,與一線教師面對面交流。市教研室實行“重心下移”,重點加強對一線教學的監(jiān)控、指導,及時掌握教學動態(tài),強化過程調控,深入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指導水平。加強對各學校校本教研和科研課題的監(jiān)控指導,引導各學校及時將教學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密切課堂教學與科學研究的關系。三是建立落實課改制度,搭建校本研究平臺。完善學校為主的校本教研運行機制,發(fā)揮教研組的職能作用,圍繞教學中的突出問題,確定教研課題,以課例為載體,進行行為跟進式教學研究。加強校本教研的領導和支持力度。通過“構建學習型組織,建設書香校園”等活動,引領教師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中讀書、學習、研究、反思,促進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合作學習的參與者,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課程開發(fā)的建設者。
人才的保障:名師團隊打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該市用神圣的事業(yè)凝聚人才,用寬闊的舞臺成就人才,用真摯的情感關心人才,廣大教師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盡情享受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自豪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和得到社會尊重的榮耀感。
一個工程。即“三名”(名校長、名教師、名學生)工程。改“工程”從08年開始啟動,每三年評選10名名校長,培養(yǎng)100名名教師或骨干教師,培育300名名學生。實施名師、名校長輻射帶動戰(zhàn)略,為各級名師、名校長掛牌,建立相應的工作室,參與省市名師名校長網絡工作室平臺組織的“名師導教”、“課例打磨”、“課題研究”、“在線研討”等日常教學跟進研修活動。
兩個機制。一是建立健全校長隊伍管理機制。制定了中小學校長選拔、任職、培訓、考核辦法,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考核校長的重要指標,建立健全“擇優(yōu)聘任、能上能下、績效考核、從嚴從優(yōu)”的校長選聘和薪酬制度,帶動學校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學校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健全教師隊伍用人機制。積極推行和完善公開招考、擇優(yōu)錄用、競聘上崗、流動組合的選人用人機制。探索教師隊伍流動制度,促進教師隊伍校際、鄉(xiāng)際和城鄉(xiāng)之間交流,支持鼓勵骨干教師、優(yōu)秀教師到農村支教和送教下鄉(xiāng)。完善農村年輕教師補充機制,每年為農村中小學招考100名以上新教師,優(yōu)化農村教師隊伍結構。
三個論壇。一是校長論壇。以“管理論壇、案例分析、專題研討、讀者沙龍”為主要形式,圍繞創(chuàng)新學校管理、課堂教學改革、教育典型案例、教師專業(yè)成長、學校文化建設等內容展開研討。參加論壇的校長必須做好“六個一”作業(yè),即每學期閱讀一步教育專著,寫一萬字以上的讀書心得或筆記;每學期給全校教師做一次教育理論主題報告;每學期參加一次市級以上的教學管理會議;每學期寫一份本校教學情況分析報告;每學期關注轉化一個學困生堅持教一門學科;每學年聽80至100節(jié)課。二是班主任論壇。論壇的欄目主要包括:專家指導,聘請國內著名專家做專題報告和輔導,與班主任進行直接對話;話題研討,就德育工作、班級管理等話題開展有組織的研討活動,凝聚集體智慧;成員會課,即每學期組織論壇成員召開兩次會課活動,每次會課選擇一個研究主題,通過現(xiàn)場會課和評課,為每位班主任提供案例研究實踐的機會。三是骨干教師論壇。每位論壇成員自覺收集整理學校教研和教學管理典型案例,并提出應對的方案和建議;親自參與研究一個教學或管理課題并及時在論壇上發(fā)布經驗成果;認真研究一位名師或教育專家,及時向論壇提交讀書報告和心得體會;積極參與學校、全市開展的教育教學交流和競賽活動,切實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四個活動。一是開展強師德鑄師魂活動。制定了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意見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意見。積極構建集中師德培訓教育和分散師德教育活動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體系。制定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五條禁令”,深入開展“跨越發(fā)展教育先行,師德建設從我做起”和“學高為師、身正是范”主題實踐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教職工“內正其心,外修其行,在其位謀其責”。加強師德宣傳,出版了《杏壇師魂》師德師風集錦,組織師德標兵到各學校作巡回演講,產生了巨大的輻射帶動效應。加強師德考核管理和監(jiān)督,嚴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對嚴重違犯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教師嚴肅查處。二是開展專業(yè)化發(fā)展培訓活動。進一步加強培訓基地建設,構建起以市培訓中心集中培訓為引領,以各學校校本培訓為基礎的市、鄉(xiāng)、校三級培訓網絡。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培訓模式和方法,以培養(yǎng)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能力和知識更新為重點,充分利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網絡,采取多種途徑和方法,開展各類教師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資金保障機制,重點加強農村教師系統(tǒng)培訓,提高農村教師專業(yè)技能和教學水平。制定優(yōu)惠政策,鼓勵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學習,將參加培訓學習的質量和效果與教師的考核、晉升、獎懲相結合,形成激勵機制,引導廣大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養(yǎng)一批師德師風好、發(fā)展?jié)摿Υ、?chuàng)新能力強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的骨干教師群體。三是開展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廣泛開展了“系列達標課”活動、公開課活動,每學期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人讀一本教育名著,上一堂優(yōu)質課,寫一篇優(yōu)秀教研論文或寫一篇優(yōu)秀教案、經驗總結,每年一次的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兩年一次的優(yōu)質課評比、教學基本功比賽活動,四年一次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評選活動。全市現(xiàn)已形成“優(yōu)質課、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名師”三個梯度一個序列的骨干教師隊伍。近年來,該市先后有7人被評選為山東省特級教師,4人被評選為山東省教學能手,16人獲得省優(yōu)質課執(zhí)教者稱號;6人被評為杏壇名師,有濟寧市特級教師13人,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40人,教學能手76人,優(yōu)質課執(zhí)教者110人;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張良才校長被評選為山東省創(chuàng)新校長。四是開展名師導教活動。充分發(fā)揮省市特級教師、曲阜名師、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等教師的帶動作用。開展名師課堂教學觀摹活動、送課下鄉(xiāng)活動,舉辦名師教學經驗講座、個人成長與發(fā)展報告會,促進全市教師隊伍的整體提升。實驗小學王生等多位老師用自身的成長經歷現(xiàn)身說法做教師成長專題報告;實驗中學高蘭青、孔子中學王新瑩等幾十位老師送課下鄉(xiāng)觀摩研討達100余節(jié),教研員薛新穎老師親自送課下鄉(xiāng);曲阜一中、杏壇中學、實驗中學、時莊鎮(zhèn)中學、實驗小學等學校舉辦了教學藝術節(jié)、教學年會和教學開放周,為全市教師提供了聆聽專家報告、觀摩課堂教學的機會,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作為孔子故里的曲阜,他們不僅繼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而且在教育實踐中為孔子教育思想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杏壇新雨漲春潮,曲阜的素質教育正如一簇簇鮮花,結出一串串豐碩的果實。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