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搭臺”是為了學生“唱戲”
——談新課乘改革下的備課
山東省濰坊濱海中學 周鳳果 任子華
備課很多人理解為“背課”,將教參教材中的內容書寫成教案,上課就將熟稔于心的“臺詞”背下來。其實備課是課前的準備工作,它涵蓋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材教參。它還應該包括上課時教師的自身形象問題、學生發(fā)生的種種可能、教學環(huán)境的選擇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思。新課改理念要求我們花大力氣研究備課,實際上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因此我們必須視備課為第一要物,大力提倡和實施有效備課。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把自己定位成知識的參與者和組織者,也就是主持人,而不是演員。所以,首先教師備課時要重視每一堂課如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的全程關聯(lián)式策劃,而不是將精細的提問、預定的標準答案,教師上課的每一句話、計算好教學過程每一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時間都形之于文字的教學方案,為課堂多留點不確定性和可變性,也就是要預測學生的種種可能,呵護、尊重學生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有了這種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我們的教學設計才能更好地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師生才能積極互動,課堂才能活躍,學生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這是從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著想,教師備課時只有充分地搭好臺,學生才能唱好戲。
其二,教師備課時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改變觀念,教室不一定僅僅局限于教室之內,我們完全可以走出去,到飄揚著雪花的操場上感受雪花飛舞帶來的神清氣閑,到熙來攘往的馬路上體驗秩序井然的必要性,到蜂飛蝶舞的大自然中體驗生物種類的繁多,教師備課時要確立“大課堂”的觀念。這是從教學環(huán)境的選擇上為學生搭好臺,他們才會在身臨其境中更好地進入角色。
其三,教學反思是教師的謝幕總結,是對整個備課的縫合和沉淀,是備課的后續(xù)和攀升。作為“主持人”的教師有什么經驗有什么教訓,只有通過總結才能使自己的素質不斷提高,此舉是為了以后更好地為學生搭臺服務。
總之,新課改思想指導下,教師備課的原則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唱戲,那就要注重實用性,避免應付和流于形式,可以采用提綱式、隨筆式、表格式和框圖式等多樣化的備課形式。讓自己從繁重的機械書寫中解脫出來,以便有更多的時間研究新理論,更新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素質。否則,做研究型學習型教師,做一個合格的“搭臺者”只能是一句空話。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