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洋縣沈集鎮(zhèn)初級中學 孫俊軍
在常規(guī)的政治教學中,我們常常習慣于教師的提問,而很少關注如何引導學生提問,這種置學生于被動接受的現(xiàn)狀,越來越不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而如何改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顯得特別迫切。下面我就初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意見,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政治教學現(xiàn)狀
1.觀念轉變不夠。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教學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輸。重視“知識世界”,片面強調書本知識的重要性,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忽視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學習意愿;二是封閉。忽視“社會世界”,政治教學目的是為了適應考試的需要,把學生的思想和思維禁錮在課堂中,忽視政治教學廣闊的社會基礎。
2.教學方式單一。形式為內容服務。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種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會使教學目標難以很好地實現(xiàn)。有的老師在教學時無論是什么內容都是一味地讓學生看書,然后去說,這樣就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抑制,發(fā)揮不出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
3.輕視學生能力。部分教師忽視教學過程本身的含義,平時缺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遇到問題時總想包辦代替。還有些教師在做課后復習題時,不是引導學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不但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降低,還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上課不注意聽講、不積極思考的不良習慣。
二、改進意見
1.加強學習,通過學習,我們的思想將統(tǒng)一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同時逐步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學生觀,使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新課改思想和新的教學觀念保持一致。
2.改變教學及學習方式。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師講生授的局面必須改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
3.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超越政治課堂教學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內引,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進課堂,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觀察社會,分析時事;二是外聯(lián),讓學生把學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邁出校門、走上社會,開展社會調查,請社會名流講課,使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三是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對比,鼓勵學生收聽新聞聯(lián)播,瀏覽報刊雜志,組織時事沙龍,使學生感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學科知識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機結合。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