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英語語感
山西省天鎮(zhèn)二中 高煥榮
所謂語感,是指人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是對語言的敏銳的直覺。英語語感包括聽說活動中語言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以及由聽說內容而帶來的情感體驗等。它是建立在聽說基礎上的,但又高于聽說活動。初中生語言能力的最高體現就是學生的英語直覺,即語感。語言習得的關鍵是語感的生成、發(fā)展和提高。
一、聆聽聲音、模仿影像,感受語感
現在初中學生的課本都有配套的錄音帶和光盤,而且人手一份,為學生練習朗讀提供了便利充分的示范材料。筆者認為教師應指導和示范學生充分利用這些音像材料,同時在課堂上盡量引導學生多聽、多看,認真感受聲情并茂的情景會話,使學生充分感受標準的語音語調、意群停頓、句子重音與節(jié)奏等,并組織學生表演對話、朗讀或復述課文,使得學生在記憶的框架上建立充分感受語感。
二、立足課堂,聆聽朗讀,培養(yǎng)語感
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還應該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地感受英語的語言美。
如在講授“In theark”(在公園里)一課時,教師可利用有關公園或大自然的風景照片,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形象思維展開想象,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講解,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幫助學生在想象中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組織學生大聲朗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其實,“朗讀”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有時因為趕進度而被很多教師所忽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形象地概括了讀的作用。朗讀和聆聽都是語感培養(yǎng)的一種基本途徑。
三、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互動,增強語感
堅持用英語講課,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熏陶語感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盡量使用得體的英語講課,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和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使課堂充滿濃厚的英語氣氛。堅持運用英語講課,就能使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課堂英語氛圍里,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英語思維,并用英語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語感。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把教學內容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表演及講解,采用適當的手勢、動作和表情,既可以避免用漢語解釋英語,給學生建立一個定向新異刺激的整體概念,從語音、語義、語法、語氣、體態(tài)等方面有機地引起學生,讓其感受語感,又可以創(chuàng)設出一種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的語言氛圍。
四、課前實踐,親身體驗,習得語感。
要使學生提高英語的語感,光靠有效的課堂時間是不夠的。我們教師還要想方設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實踐的環(huán)境和機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可以提高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也能起到促進學生習得語感的作用。筆者結合教學實際采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教學實際,于每節(jié)課前安排3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A short free
talk”,或講故事,或朗誦,或敘述一段近日見聞,然后講述者提問同學作答。這樣能使更多的學生得到“說”的機會。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經過一段時間循序漸進的語感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會大大提高。
2.指導學生對學過的課文或對話進行復述。要求學生不用背書的口氣、語調進行復述,除盡量運用原文詞語外,可允許適當增加已掌握的詞語。以達到檢驗語感的習得程度。
3.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訓練學生聽覺分辨能力,筆者還把語音、語調把握得好的學生的朗讀錄制下來,再播放給學生,這也是提高語感的一種途徑。
通過課堂的強化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直覺感知,快速表述的能力,從中習得語感。
總之,語感是語言信息在意識中的反復強化、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自動化了的定向反射。語感訓練、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英語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一切語言交際中有意識地去感受語感,把握語感,實踐語感。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