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課堂教學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因而創(chuàng)設優(yōu)質課堂教學情境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努力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在現(xiàn)代教學方法中,情境教學法正是一種有利于創(chuàng)設優(yōu)質課堂教學情境的好方法。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有利于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記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得到發(fā)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在數(shù)學教學中怎樣才能科學運用好情緒教學法呢?我主張采取以下措施: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問題是獲取新知的起點,問題是通向科學殿堂的鑰匙。在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通常說:“學貴有疑”,若學生置身于“疑”的問題情境中,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自覺把問題作為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并在其心里造就出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狀態(tài)。我認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方式有:一是借助設問,直接把問題帶進課堂。比如我在教學《探索勾股定理》時,一開始就直截了當?shù)靥岢觯骸斑@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中的勾、股、弦和我們已學過的直角三角形有何關系?”此時,學生有了適度的思維。接著我又說:“我國古代把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為勾,較長的直角邊為股,斜邊稱為弦。所謂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用公式表示:a
2+b
2=C
2”,當學生明白了我的設問和講述后,馬上清楚了自己應該學什么,求知欲油然而生,自然想對勾股定理探究一番。二是借助語言描述或現(xiàn)代教學手段,向學生提供語言情境,或是實體情境,讓學生“觸境生疑”,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如教學《螞蟻怎樣走最近》時,我運用幻燈片,先把制作好的圓柱圖片投影到屏幕上,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在圓柱下底面A點的螞蟻,沿圓爬行到上底面B點食物處,哪條線路最短?學生求知的好奇心萌發(fā),很快沉浸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情境中,學生依據(jù)圖示,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若把圓柱展開成長方形,圓柱的高(過A點)和A、B的斜邊距離最短。
二、引入講授情境,促進學生理解領會
當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后,要適時地把學生引入新知識的學習。在講授過程中,對學生不失時機地啟發(fā)、點撥和誘導,不僅能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對碰到的新知識、新問題一目了然、豁然開朗,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會。比如在教學八年級《數(shù)學》第六章例1:“生活經(jīng)驗表明靠墻擺放梯子時,若梯子底端離墻的距離約為梯子長度的,則梯子比較穩(wěn)定,現(xiàn)有一長度為6米的梯子,當梯子穩(wěn)定擺放時,它的頂端達5.6米高的墻頭嗎?講課時,我非常重視講授過程中師生互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文圖示,使學生形成了有關直角三角形的認知,認識到梯子長為斜邊,梯子到墻的距離為直角邊,另一直角邊為高。接著我提示學生該怎樣解決該問題。學生思考后說:“運用勾股定理只要求到高是多少即可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在教師引導下步步深入,最后正式解答:設梯子穩(wěn)定擺放時的高度為X米,此時梯子底端離墻的距離為梯了長度的,根據(jù)勾股定理,有
+(
×6
2= 6
2),即 X
2=32,X=
。因為5.62<
,所以
>5.6。因此,梯子穩(wěn)定擺放時,它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又對實數(shù)知識有了更深入的領會。
三、提供練習情境,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研討。
在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后,教師須重視向學生提供練習情境,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具體來說,首先,我在練習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深入認知,理清練習中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借助集體思維或發(fā)散思維活動,自主找出個體解答問題的正確答案或最佳答案。其次,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我不失時機地推動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研討。如在教學了有關圓柱知識后,初中幾何第三冊第七章時,我把 P205面例題2寫在黑板上:“用一張面積為 900cm2的正方體硬紙片,圍成一個圓柱的側面。求這個圓柱的底面直徑(精確到此為0.1cm)”。我讓學生不看書本,獨立思考后進行練習,學生認真分析題中包含的條件和它們各自的關系,經(jīng)過努力,各自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邊長即圓柱底面的周長,得出了要解題必須先求正方形邊長的認識。這時,我有機切入學生的練習活動,組織學生加強合作,促進學生相互交流研討,學生的學習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在相互啟迪中獲得了正確解答:設正方形長為X,圓柱底面直徑為d,則X=
=30,依題意可得d=30,∴d=
≈9.6(cm)答:這個圓柱的底面積的直徑約為9.6cm。經(jīng)過這一實例練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獨立性提高了,同時,學生在交流研討中,也培養(yǎng)了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總之,情景教學法的運用是我們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我們應該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細心結合班內(nèi)學生的實際,不斷探討適合學生學情的情景教學方法!笆郎蠠o難事,只要肯攀登”,只要我們努力,那么,情景教學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水平就會不斷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廣東省五華縣黎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