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激活學生思維
江蘇省睢寧縣睢城鎮(zhèn)高塘小學 蔣莉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課堂上組織數學活動,激活學生思維?活動是形式,是數學內容的載體和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求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一、組織數學活動,激活學生思維的自主性。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倡導 “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一節(jié)數學課,如果老師動得多,那么學生可能就只是一個聽眾,靜的機會多,失去了親身經歷的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顯現(xiàn)出來。教師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轉化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自主性。比如:排隊是我們學生天天都在經歷的生活事例,通過這個活動,可以使學生更為自主地了解基數和序數的知識。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我創(chuàng)設模擬的商場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買賣活動,在自主活動中學生不僅認識了人民幣,而且也學會了簡單的兌換。這樣,在做數學,學習更現(xiàn)自主性。孩子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切實感受數學與自己學習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因此,自主參與活動是幫助學生積極思維,掌握知識的法寶。比起教師出示一幅圖讓學生去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來,學生理解、獲取知識的效果更好。教師的動不等于學生的動,課堂上盡可能讓學生的手、腦都動起來,自主地去體驗成功吧!
二、組織數學活動,激活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注意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誘發(fā)學生思維的源頭就是課堂,在組織數學活動過程中,我們要激活學生的思維、思路和行為。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活知識,用活知識。 例如: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時,我創(chuàng)設買玩具的活動情景,讓學生用36元錢買一件價值8元的玩具,看看還剩多少元?學生通過活動、交流得出了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有的小組認為可以先用10元減8元,再加上沒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組認為可以先用36減6再減2得28元;還有的小組認為6減8不夠減就用16減8得8,再加20得28元……經過討論,學生們還爭著說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如果老是想著一種方法有時就不方便計算了。我讓學生課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計算方法,看看什么時候你會用什么樣的方法計算。第二天學生興高采烈地對說:我有21元,買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減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個珠子,送給弟弟8顆后還有24顆,因為12減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顆了……學生通過在生活中去看,去想,來課堂上議一議、算一算,把數學課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平時的生活實際中,覺得學了數學非常有用,這樣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了思維的靈活性。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