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溪縣文峰鎮(zhèn)中心小學校 馬曉燕
漢字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我國文明的傳承,只有學好了漢字,才能更好地學習語文科目以及其它各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漢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師更應該注重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漢字,為語文的學習打好基礎。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有目的地調動他們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
一、游戲識字,激發(fā)識字興趣
喜歡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把識字教學和游戲結合起來,會使教學更輕松。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單純的識字枯燥無味,學生對此缺乏興趣。所以在授課時,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根據識字內容,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
創(chuàng)設游戲進行識字教學,能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識字。如教“跑”、“打”等字時,可以先讓學生做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表達的意思之間的關系,更容易記住這些字的字形。
低年級的語文教材生動活潑、圖文并茂,為提高孩子們對文字的好奇感,在象形字的教學中,我先畫成圖畫,引導學生把圖畫與生字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認字。如教“山、水、火”等字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看看山、水、火的形狀,然后出示漢字,學生在進行圖文對照后,于活躍的氣氛中將教材對應的圖畫和生字用線連接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很快便記住了字形 。
二、多樣識字,輕松掌握生字
1、順口溜識字。
如在教學“扁、篇、遍、騙、編、偏”這組字時,我編了一句順口溜:“一根扁擔,說了兩遍,三人編故事,共寫了四篇,騙了五個人,有人偏不信!睂W生讀來順口,又從字義和字型上區(qū)分了這組字。這種識字方法,生動而又有趣,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比簡單的比較認知效果好得多。
2、編故事記字。
學到一個生字,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給字編故事,如:在講到“休”字時,可說成是一個人靠在樹邊休息就是“休”字。再比如,“從”字就是兩個人一前一后,“眾”字就是三人合在一起,可以說是很多人。
3、解字形記字。
有些字筆畫較多,學生識記時不容易,但如果把這些字分解開來,識記起來就容易多了。如“碧”,可分成王、白、石;“贏”可分亡、口、月、貝、凡。有些字可以分解,還可以在分解的基礎上,體現出這個字的意義,那就更易記住,如“熱”字,可以解釋為把丸子放在水里煮加熱。
4、分類識字形。
漢字中有許多字雖然字音和字形很相像,但字義相差很遠。怎樣來區(qū)別識記這些字呢?可以用歸類識字法來學習,也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進行比較。如:青、清、請、情、晴、睛這些字分別在第二、三冊課文中出現,可以對這些字進行字音、字形和字義上的比較,然后分別組詞,就容易記住他們了。
5、加減偏旁記。
有些生字還可以利用加減偏旁來變成一個新字。如:“木”加單人旁念“休”,加木念林,這種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數學加減法,如:木+寸=村、蝦-蟲=下等。另外其他教學生字的方法,還可以通過畫畫直觀表示生字,如:認識“田”就可以畫出一塊田、同樣教“山”字時可以畫出一座山。
三、課外識字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得到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在學習二年級上冊《練習5》中的做做寫寫:跟媽媽去菜市場買菜(菜市場有哪些蔬菜,媽媽買了哪幾樣?先說一說,再寫下來。)和二年級下冊《練習4》中說說寫寫:可愛的動物(觀察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動物,說說它的樣子,再用幾句話寫下來。)時,提前要求學生,留心家里這兩天都吃了哪些蔬菜,可以讓家長利用周末帶孩子一起去菜場,指導孩子去認識一些蔬菜;請家長利用周末帶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動物園,或者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教孩子認識一些動物,讓家長幫助孩子制作詞卡:卡片寫上詞語貼在物品上,教孩子讀讀認認,孩子在課余時間對照實物認字,在無意有意之中就記住了這些字。
總而言之,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注意挖掘,能使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充滿詩情畫意,能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樣也能使我國的漢字文化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