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鄒城市第六中學 張偉
摘要:初中的美術學科不像“語文、數(shù)學”科目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主角光環(huán),作為副科,在學習緊張的時候也往往容易被忽視。其實美術學科是文化強國的一部分,正確實施美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美術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小學階段學生懵懵懂懂,高中階段課程壓力過大,所以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不僅僅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對學生終生發(fā)展的教育需要。但是無奈美術課時安排不多,每節(jié)課又時間有限,所以應該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時間,以學生為中心,構建“活”課堂,拒絕死板教學,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形成最高效的課堂模式。本文針對“活”課堂,結合教學經驗,淺談“活課堂”的構建辦法。
關鍵詞:初中美術;活課堂;創(chuàng)新;高效
文化強國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最新領導綱領,深入貫徹文化教育是為了鞏固中華文明根基,美術教育在其中起到重要推進作用,而且一些美術知識也可以讓學生的眼光變得更加開闊,更加博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美術對于健全人格、培養(yǎng)審美、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以及提高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利用美術課堂所特有的美育功能,結合美術學科特點,探索新時代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作為一名初中美術教師,我們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從自己的課堂開始創(chuàng)新,構建科學的美術教學體系,建立活潑、生動、有趣的高效課堂。
一、“活”在課前——多樣化的導入方法
在我國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很多人認為美術教學非常簡單,甚至不需要準備教案,只需要比照教材中的文字,稍加擴展即可,其實不然,課堂如果忽視了以學生為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會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產生阻礙,更嚴重會造成學生的循規(guī)蹈矩的死板觀念。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實施過程中,相信很多老師會發(fā)現(xiàn),美術課堂已經失去了藝術的魅力,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但不主動詢問問題、積極思考,甚至走神、不專心聽講,思路分散。形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老師在教學觀念上的落后,所以美術教學其實更加需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因此,“活”在課前很有必要。具體實施辦法:(1)分析展示法。根據課程的主要內容,運用PPT或者紙質版圖片的方法,展示幾幅同一作者或者同一時期的畫作,讓學生分組欣賞,圈畫出共同點,集體討論,活躍課堂,從而明確本堂課主要講解的繪畫精神。(2)對比展示法。也是通過展示的方法,只是展示不同特點的畫作,在比較的過程中,圈畫出不同點,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更能發(fā)現(xiàn)創(chuàng)作思維的不同。(3)提問引導法。在導入新課時提出問題,例如畢加索的畫作為什么難以理解,又例如你在生活中見過的建筑都有什么類型的,特點是什么,然后通過解答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還可以用一些美術世界的未解之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課上專心聽講,甚至引導他們在課下繼續(xù)找尋問題的答案!盎睢痹谡n前是為了給課堂學習注入動力,讓學生們帶著求知欲走進美術世界,心理基礎打好,能夠讓“活”課堂更易構建。
二、“活”在課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學習動力激發(fā)以后,接下來就是課堂教學,老師應該更加積極的給學生展示豐富的美術世界。結合新時代新媒體新設備,利用多媒體,將美術畫作展示在幻燈片上,并且利用相關視頻,介紹當時的繪畫背景。美術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就是需要用眼睛去觀察,用肢體去接觸,只有學生自己看見了自己摸到了,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新媒體教學,特別是視頻展示法,在筆者的課堂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從觀看的視頻中可以籠統(tǒng)的說出當時的時代特點,以及作者的生活特點,由一個學生來回答,加上其他學生不斷補充,可以形成基本完整的背景描述,最后由老師做總結,點評學生的答案,比課本上簡簡單單的幾行文字更能吸引眼球,增強學生對繪畫背景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在視頻的選擇中,老師應該提前做篩選,選擇生動有趣的視頻要比紀錄片更有課堂效果。另外,還可以采用“共同學習”的教學方法,通過觀看美術家的教學視頻,轉變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一起變成學習者,不但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而且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也更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便于及時解決,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方便補充和更正。另外還有最具代表性的“活”課堂教學辦法——角色扮演法,構建情境,“脫離”課堂,將學生帶進畫作的世界中,更有利于對畫作對作者的理解。角色扮演法有趣的是改變了課堂的說教模式,學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可以是畫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畫家的故事。在學生理解畫作之后,分小組來表演展示繪畫中的故事。筆者在課程教學中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吶喊》,看似單薄的角色,沒有故事,但是學生可以用豐富的想象力將吶喊編成故事,增強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展現(xiàn)出了畫的主題,而且還給其他同學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以上教學方法之外,還有分組辯論法、角色互換法等,只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美術課堂脫離死板模式,就是成功的。
三、“活”在課后——生活化作業(yè)
課后是課堂的延續(xù),在美術教學上也是如此,不過美術不像其他學科一樣需要布置書面作業(yè),而是更貼合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復習到美術知識,因此美術課后作業(yè)在教學質量方面有很大的輔助作用。采用畫作記錄生活的方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新興事物。與以往不同,新時代的媒體產物百花齊放,各種小程序都是展示藝術的空間,在欣賞傳統(tǒng)水粉水彩國畫之余,接觸3D立體畫、街頭藝術畫也是不錯的選擇,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也會變得生動有趣。也可以把握課余時間來創(chuàng)作一些關于不同主題的畫作,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求畫作的精致程度,哪怕隨手的幾筆涂鴉,也是美術教育結合生活的一種體現(xiàn)。在新時代的藝術教育中,美術課堂也應該與時俱進,“活課堂”的建立,老師要做充足的課堂準備,創(chuàng)新課堂教育方法,提高重視程度,拓展美術課堂,結合新興事物,讓美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