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課外閱讀中寬松氛圍的營造
江蘇省濱?h通榆鎮(zhèn)劉籪小學 張尚明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鞏固孩子課內(nèi)所學的讀寫知識;可以拓寬孩子的知識面,陶冶情操,促進其健康成長;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整體語文素質,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1、閱讀材料,自由選擇為主,經(jīng)典推薦為輔。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本,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新課程理念表明,讀什么樣的書,應該尊重孩子,以學生“自主選擇”為主。據(jù)我調查,孩子們感興趣的書有兩種:(1)符合孩子年齡特征,能滿足他們心理需求的書。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尋求冒險刺激,渴望神秘的經(jīng)歷;(2)能緊跟時代發(fā)展,適應時尚潮流的書。時代在進步,如今的孩子對于科學,對于宇宙、未來的了解和渴望,對于流行、時尚的跟隨,都是我們小時候所不能夠比擬的。了解了這兩點,我們也就不會奇怪《海底兩萬里》、《木偶奇遇記》等為什么能夠成為兒童文學的經(jīng)典,受到幾代人的鐘愛,也不會驚訝“皮皮魯”和“魯西西”會成為中國孩子童話夢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能風靡全球,那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小男孩讓眾多的孩子時刻幻想著進入奇異的魔法世界。
當然,對于閱讀材料的選擇,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并不等于教師就放任自流。對于一些質量低劣的圖書,如一味追求恐怖、刺激,宣傳不健康的生活趣味的書籍,教師應絕對加以制止,而對于一些經(jīng)典名著則應進行積極的倡導、宣傳。余秋雨先生就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jīng)典名著來奠基,可以激發(fā)他們一生的向往。”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四大名著,如《安徒生童話》、《木偶奇遇記》等經(jīng)典童話,都會純凈孩子的精神,溫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淺。
2、閱讀過程,減輕閱讀負擔,享受其中樂趣。
課外閱讀本是一件隨性而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課外閱讀卻被人為地套上了“枷鎖”,很多教師急于看到課外閱讀的成效,便做出了許多硬性的規(guī)定,如摘抄優(yōu)美經(jīng)典的句段甚至背誦,繁瑣分析好字好詞的意義和作用等。這種方法,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負擔。其實,課外閱讀很大程度是一種隨性閱讀,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給孩子們的閱讀創(chuàng)造出一種寬松、自在的閱讀環(huán)境。
(1)雖然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階段的閱讀量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但是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jù)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允許孩子的閱讀有增有減;根據(jù)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要提倡特別好的作品反復閱讀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2)結合課外閱讀,作相應的摘抄,寫讀后感,這是一般教師檢測孩子課外閱讀成果最簡單的外在手段,當然也是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我認為,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初始階段,不要給孩子任何硬性的閱讀規(guī)定,待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后,再逐漸倡導“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做法。摘抄、讀后感不能強求,我們希望學生在一身輕松的狀態(tài)下,主動積極地閱讀,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