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作文三部曲
老河口市張集小學 賀彩玲
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有不少教師都深有體會,學生害怕寫作文,尤其是三年級學生更為突出。因為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到習作,還不能有條理的寫出一件事、一處景等等。但是只要我們教師引導(dǎo)得當,學生還是能夠?qū)懗黾炎鞯摹?/SPAN>
一、重視閱讀,積累素材。三年級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并不是很強,讓學生多讀讀有益的課外書籍,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讀書,可以豐富語言,形成語感,這是學生作文時必不可少的前期準備。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準備“摘抄本”,把自己讀到的好詞佳句和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以便以后恰當?shù)剡\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再定期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課外閱讀成果的機會——讓同學們在班級中交流自己摘抄的內(nèi)容,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讀課外書籍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促使學生對積累素材保持長期的、高度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從日常習作中體會到積累素材的好處,漸漸的,這種激勵下的熱情就會持續(xù)下去,然后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結(jié)合生活,挖掘素材。 對于語文教師,特別是教三年級作文的老師來說,切忌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寫作方面的理論、技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作文枯燥無味而且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甚至喪失對作文的興趣,厭惡作文。作文素材是來源于生活的,因此我們要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shè)環(huán)境,在生活中挖掘素材。比如:學生在課間喜歡做游戲,我們就讓學生說說這種游戲的規(guī)則,自己和小伙伴在做游戲時的動作、表情,語言等等。將游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在玩中寫作,在寫中再現(xiàn)玩的樂趣,使作文成為最輕松平常的事。再比如:學生在節(jié)假日時喜歡和家人外出游玩,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說說游玩時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自己心里有什么感想。習作無非是讓學生把腦中的場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只要我們注意將習作和孩子們的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學生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寫作時就會有真情實感的文字表述。
三、評價激勵,保護熱情。 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對孩子們的習作要盡量多用肯定和激勵的方法。比如“這個頭開得不錯”,“這句話過度很自然”,“這幾處寫得非常生動”“這個結(jié)尾十分精彩”等等,教師不要吝嗇表揚的話,畢竟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他們期待老師能給以肯定和鼓勵。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把評價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評價中提高鑒賞能力。但教師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評價時以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為主,可讓學生先自己修改,然后再同桌之間互相修改,互相鼓勵贊美,使學生在自評互評中體會到習作的成功和樂趣。
作文教學的策略其實很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潛心研究,必定可以摸索出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但有一點是一容置疑的,那就是必須要多練。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不是在教師的一兩次指導(dǎo)下就可以獲得迅速的提高。只有通過不斷練習,掌握、積累大量的詞語以及優(yōu)美語句,并把它們恰當?shù)剡\用于自己的習作中,學生的表達能力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之路畢竟是艱難的。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我們多給學生自己發(fā)展的空間,相信學生一定會從“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