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應,讓政治課堂妙趣橫生
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qū)教研室 韓曉紅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guī)律,是某種人物事物的行為或作用,能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心理效應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巧用心理效應,可以讓政治課堂妙趣橫生。
1、新官上任放把火——首因效應
心理學上把人際交往中,由初次見面所形成的對一個人的印象稱為第一印象,其產生的心理現象被稱為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啟發(fā)政治教師:重視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與學生見面,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師生平等,真誠相待,讓學生覺得老師是親切的“自己人”;第一次上課不要急于趕進度,要讓課堂像一塊無形的磁鐵一樣將學生緊緊吸引住,讓學生的學習心理得到解放。
2、一步難以上青天——層遞效應
小光上課是個活躍分子,無論上什么課能閉住嘴巴的時間只有五分鐘,于老師上任后大度地答應只要上課期間連續(xù)十五分鐘不說話就答應他一個小小的要求,他愉快的答應了,為此兩周內完全按要求做到。于是,于老師又要求再加十五分鐘的專心聽講,小光又欣然接受。就這樣,一步一要求,逐漸改變了他的壞習慣。
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礎上再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那么,這個人為了認識上的統(tǒng)一,或為了給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傾向于接受這個更高的要求。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層遞效應,俗稱“進門檻效應”。
層遞效應啟發(fā)政治教師:在日常的政治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設置呈階梯狀態(tài)的行為規(guī)范和目標,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此及彼,步步登高。不要急于求成,一節(jié)課既要學生做到這個要求,又要學生完成那個任務,這樣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心理抗拒,使他們失去學習政治的信心。
3、前功一朝化煙云——近因效應
與“首因效應”相對應,“近因效應”主要說明:新近獲得的只是或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比如課堂結尾時可講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故事,用“要知情況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的方式結課,首尾呼應,妙趣橫生,課堂渾然一體……
總之,心理效應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心理規(guī)律,認識心理效應,解讀心理效應,使之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諧的政治教學課堂,不斷提升課堂教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