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淺談縣級電視臺時政新聞的創(chuàng)新

          作者: 李宏亮 來源:2012年9月3日今日文教A13版 更新:2012-09-03 09:14

          河南省安陽縣廣播電視總臺 李宏亮

          時政類新聞欄目是縣級電視臺的立臺根本,它側重地方黨政機關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方面的報道,涉及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全局性大事,與地方人民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它承擔著宣傳大政方針、時政活動、國計民生的重要任務。電視觀眾向來對時政類欄目的關注度很高,這也正是時政新聞的魅力所在。但是從多項調查顯示的結果來看,時政新聞形成的一些固定模式,嚴重影響了時政新聞的可看性,一成不變的模式令觀眾看后味同嚼蠟。這種僵化的模式使時政新聞變得死板僵硬,使時政新聞離觀眾越來越遠。

          可見,時政新聞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h級電視臺時政新聞要走“主流化”的路子,成為主打強檔欄目,就必須創(chuàng)新。只有在形式和內容上追求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的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好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提供更多的權威資訊贏得更多的觀眾。那么。怎樣創(chuàng)新呢?筆者認為,必須堅持“三貼近”原則,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從觀眾“應知、想知“角度選準報道的切入點 

          粗略統(tǒng)計,各地的時政新聞和各個階段政治性宣傳報道占《新聞節(jié)目》內容的60%以上。如何使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貫徹落實到位,無疑需要擁有廣大的觀眾,不然這一輿論引導效果將大打折扣。許多記者和編輯都有這樣的感覺,時政新聞最難報道的莫過于會議方面的新聞。長期以來,許多新聞媒體都提出改革新聞報道,甚至按級別規(guī)定領導在熒屏上露面的長度,但收效甚微。事實上,會議報道不能以領導為核心,而應以內容為中心考慮如何組織報道。某某領導出席會議并不是報道的重點,會議要解決什么問題透露出的政策等信息才是報道的中心,也是大眾最關心的。因此我們力求用百姓視角審視每條新聞,換句話說,會議報道應緊緊抓住觀眾“應知、想知”的有效信息切入。

           首先,截取某一側面。會議作為一個整體,報道時可以采取局部切入法,先抓住一個點,或具體的一個側面進行報道,即截取與廣大觀眾工作、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新信息作為報道的重點,給觀眾提供更為有用的信息和資訊。我臺走基層記者采編的新聞《東坡村的福音》就真實反映了我市駐村干部王如恩積極協(xié)調上級部門,千方百計幫助安陽縣馬家鄉(xiāng)東坡村村民打機井、建水窖,解決多年人畜吃雨水、莊稼靠天收的難題,帶領村民種植經(jīng)濟林致富奔小康的事跡。這篇報道較好地展示了我市駐村工作開展一年來取得的成果,讓廣大觀眾看到了黨派來的好干部,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做好農村工作、改善農民生活的決心和有力舉措,很受群眾歡迎。

          其次,拓展廣闊空間。運用與核心內容有關的其他事件的背景、緣由材料來突出報道的主題。程式化的電視會議報道,場面往往莊嚴而缺乏生機活力。若調來與報道內容相關的鏡頭,豐富場景,挖掘會議背后的真實,擺脫了鏡頭搖來搖去均是臺上、臺下人頭的狀況,使觀眾既看到鮮活的畫面,又了解到了大量的信息,跳出了會議圈圈,拓展了報道空間,所插入資料也是對主題的解讀和再現(xiàn)。因此,應把鏡頭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為此,我臺要求跑會議的記者,會議結束之后,要專門去拍攝與會議相關的素材。如果時間很緊的話,可以適當運用資料鏡頭,但必須是最新最近的資料,不能為省時間而影響節(jié)目質量。這樣的舉措也受到了觀眾的好評。

          二、從適應觀眾心理需求入手創(chuàng)新報道方式和手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同一信息的內容接受率會越來越低,然而同一信息變換形式后接受率則能保持平衡甚至提升。時政新聞要贏得觀眾,必須從研究大眾的心理出發(fā),不斷變換報道方式。一是在報道的深度上下功夫。面對著來自不同渠道的重要信息,尤其是與地方社會經(jīng)濟起重大作用的信息,人們不僅僅想了解其動態(tài),更想知道鮮為人知的背景信息,作為電視新聞這一影響力較大的媒體理應承擔著這種功能,為觀眾釋疑解惑。如在重要新聞報道時配合開辟《新聞背景》、《新聞分析》、《新聞鏈接》《本臺短評》等欄目來解讀主題,滿足觀眾的這一特殊需要,讓觀眾全面了解信息,這不僅僅為了吸引觀眾,而是電視新聞媒體所應擔負的一種社會責任。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和《新聞聯(lián)播》對重大主題性報道就采用了信息鏈接、記者感言和新聞人物的經(jīng)典語言來揭示主題,形式創(chuàng)新,收到了很好效果。這一創(chuàng)新形式我臺在年終各戰(zhàn)線成就性報道和喜迎黨代會、展示新成就的報道中得到很好的借鑒,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二是在強化輿論監(jiān)督上下功夫。三是在熱點難點問題的報道上下功夫。四是成就性報道要創(chuàng)新思維。

          三、從吸引觀眾的視角著眼變換編排形式

          電視新聞的編排不能理解為各條新聞的隨意拼湊和組合,而要根據(jù)新聞的具體內容及其特點,按照宣傳報道的意圖,賦予它一種特殊而又全新的效應,達到1+1大于2的目的。一是要以觀眾最關心的重大事件作為重點,凸現(xiàn)其版面的位置。以往在選擇頭條時,大多編輯總是把主要領導參加的會議或活動的消息作為首選。二是以提要、標題吊觀眾“胃口”,達到“形象”抓人的目的。三是從導語入手,引導觀眾進入新聞的“形象”之中。四是尋找“關系場”,使新聞產(chǎn)生互動效應。

          總之,縣級電視臺只有通過改革謀求新的出路,才能有更好的節(jié)目質量,才能讓觀眾喜歡,受到更多百姓的熱愛。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獲得更多的收視率,產(chǎn)生更大的社會影響。

          手機版
          http://e.zhwjw.net/

          Copyright (C) 2009-2016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京ICP備10012388號

          商務聯(lián)系、網(wǎng)站內容、合作建議:18610236845 zdkw2005@163.com

          QQ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