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稱為“班爸”“班媽”的,恐怕只有一種人,班主任。通常情況下,一般的任課老師是不能稱為“班爸”的,做得相當好了,最多可以稱之為“班伯”“班叔”“班阿姨”什么的。這是由其獨特的職責和地位決定的。
有人說,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卻擔負著天下最大的責任,此話不假。既為“班爸”,除了學習之外,學生們的吃喝拉撒,所思所想,一切的一切,便都得管,而且要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無微不至。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男班主任,所以,有資格被稱為“班爸”。這稱呼不是我自封的,學生給的,也是有淵源的。2008年中秋節(jié),班里要舉行聯(lián)歡晚會,班委、團干們,主要是各科的課代表,就要邀請科任老師參加。我當時正好有其他事,可能參加不了,事先也給大家說了。按照慣例,給了他們一筆活動經(jīng)費。加上學校補貼給他們的班費,能過個不錯的中秋節(jié)了。后來還是不行,參加了,就為了那張很特殊的請柬。
給我的那張,好像不是語文課代表自己搞出來的,具體是誰不清楚,到現(xiàn)在也不清楚。內(nèi)容很吸引人,讓你覺得不參加,以后就沒法兒見他們了,照錄如下。
尊敬而又親愛的班爸:
中秋佳節(jié),是一家人共同度過的日子,我們歡樂,我們共享!
一路走來,因為有您的悉心指導,才有了我們成績的不斷提高。我們可以共風雨,共患難,甚至去迎接前所未有的坎坷。為什么歡樂的時候,您卻要遠遠地走開呢?真的希望您過來,哪怕時間很短,您是高三15班的支柱,是我們共同的領航人。高三15班,一個也不能少!
真誠的愛您的孩子
那屆學生畢業(yè)好長時間了,好多人還一直這樣稱呼,打電話,發(fā)信息,寫信,發(fā)電子郵件,都這樣。從一開始,我就琢磨這稱呼,覺得不錯,沒看出有什么惡意,便一直滿口答應到今天。一來呢,可能我的形象在他們心目中,確實有一點兒父輩的影子吧(現(xiàn)在不敢說師徒如父子,或者父女了,就說“父輩”吧),二來呢,我和他們的年齡差距,正好是父輩與子女輩的二十歲左右。此外,也可以說,我的樣子,有時候有點兒嚴了,跟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像現(xiàn)在流行的老師、朋友,或者其他的什么更親密的、平等的哥們兒關系。
前幾天打開QQ,發(fā)現(xiàn)自己多了一個稱呼:慈父嚴師?床怀鰜硎钦l給的評價。本人感覺還比較中肯。
6月20日父親節(jié),正在整理稿子時,遠在北京的李顏發(fā)來信息:父愛深深,深在如海的眼里;父愛真真,真在滿頭的白發(fā);父愛暖暖,暖如冬日的陽光;父愛濃濃,濃如香醇的美酒。父親節(jié)到了,祝班爸節(jié)日快樂!
雖然天氣炎熱,心中卻感到無比的清爽。
這是事實。
這些東西最初寫下來的時候,本來沒有要出版成書,讓同行們看一看的目的。當時只是一種閑來無事的愛好吧,就像保存下來的幾十本日記一樣,最初也沒有什么高尚的動機,后來就有了“備查”的意思,再后來就成了“氣候”,每每在激勵孩子們讀書學習勤練筆時,把那些大小長短厚薄不一,顏色多樣的東西,連同發(fā)表了我的文章的期刊雜志,出版的幾本書,像葷的素的熱的冷的菜盤子一樣,嘩嘩啦啦地撂一桌子,再唾沫飛濺地嚷嚷一通,唬得孩子們再不敢對讀書寫作有所造次。
每年冬天,學校都要求每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交一篇“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育教學案例。如果沒有特殊的要求,這對我來說不是什么難事兒。我總是把我認為有點兒用處的東西隨手敲進電腦里,沒事兒的時候就來來回回的翻出來看。每到學校要交東西的時候,我就在電腦上翻來翻去的,想挑選出比較有水平的,好交差。去年冬天翻的時候就萌生了一個念頭:這些東西還是有一定用處的。正好,一個同事無意間看到我又在倒騰這些東西,也說了一句鼓動的話。后來的行動便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那便是刻意地把一些記錄加工成符合基本的文章,或者說論文的樣子。
大凡老師們記錄下來的有關工作的東西,近年來比較流行的稱呼是“教育敘事”。我也說不清我所記錄下來的東西屬于“教育敘事”,還是“教學札記”,所以,就籠統(tǒng)地稱之為“敘事”了。
這也是事實。
前幾天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上輩子殺豬,這輩子教書;上輩子殺人,這輩子教語文”,笑過之后,覺得很經(jīng)典。我的理解,第一句恐怕是說,教書的都很笨,沒其他的事兒好做,只好做教書匠。第二句想來是說,教語文的就更笨,什么也教不會學生,最后還可能把學生給害了。
教書教語文教到這份兒上,確實沒什么意思。所以,我總是教我的學生,做什么事兒別;茏樱瑩鞂嵲诘淖。實在的東西羅嗦點兒沒什么,人生中有好多事兒就是無限制的重復,重復到一定程度就有創(chuàng)新了,就不平凡了,就偉大了。而虛無的東西重復的多了就露餡了。數(shù)學好的同學,一定是在反復地演算習題,思考定理定義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和幸福感的那部分人;歌兒唱得好唱得久的人,也一定不是整天想著唱好歌能賺大錢的那些人。做什么事兒做到別人都覺得沒戲了,你仍然能無比快樂無比幸福地堅持下來時,就要成功了。我們看中央電視臺搞了好幾年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看到最后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人都是在一個很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做下來,重復了成千上萬次,慢慢兒的,就成了氣候。
就像我,這幾年一直教普通班,還是文科的普通班。學生中能考上一本的,鳳毛麟角?忌隙镜,廖若晨星。絕大部分是三本,一大批?,還有一些連二批?品謹(shù)線也過不了的。雖然這些孩子的分數(shù)放到北京,放到上海,最低也應該是三本。他們上重點大學的夢想,其實早在高二后半學期就已經(jīng)破滅了。我如果像一般的老師一樣,教育他們考大學拿本科文憑多么多么好,肯定不行。所以,我的觀點是上大學不僅僅為了拿個文憑,更重要的是有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經(jīng)歷。這種經(jīng)歷的豐厚與否,是與這段生活產(chǎn)生的城市大小有關的。你到一個縣級市上大學,肯定不如到地級市。到一般的地級市肯定不如到省會城市。到一般的省會城市,肯定不如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抑或香港、澳門。能夠到哪里去積累這段人生經(jīng)歷,就看你的努力程度。他們能接受,很愉快地接受。
等你看到最后,你就會明白,我記下來的這些東西,很適合想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很普通的高中班主任,或者語文老師,閑來無事的時候“隨便翻翻”。我要讓大家看的這些內(nèi)容,都來自高一到高三普通班的執(zhí)教過程。本來我很不屑于拿成績說話,尤其是高考成績。我很欣賞我們學校的校訓,先成人,后成才,確實不錯。但現(xiàn)在的高中教學,要是不談成績,在絕大多數(shù)人眼里,就沒有結果可言。就像老百姓評價一個女人好與不好,很關鍵的一點是能不能生一個令人艷羨的兒子,兒女雙全就更好了。并不多在乎她是不是勤勞、勇敢、賢惠、美麗,這是比較傳統(tǒng)而又實在的評價方式。所以,我還是先籠統(tǒng)地說一下我的“敘事”結果比較實在。比較典型的有兩個班級,其中一個班級在當年的16個文科班里,穩(wěn)居年級前三名。另一個班級,在當年的12個文科班中,由原來的連續(xù)多次年級倒數(shù)第一,攀升到年級前列。我覺得,這才是適合絕大多數(shù)老師,尤其是擔任高中班主任的老師們最需要的東西。就像我們給孩子選擇學校一樣,其實應該選擇一個能讓孩子考上理想大學的高中,而不是盯緊那些考上多少多少清華、北大的學校。世上的平凡人畢竟是多數(shù),我們的孩子也畢竟不能都上清華和北大。
這還是事實。
人的一生最美好的記憶是屈指可數(shù)的,它們總會在你得意時令你冷靜冷靜再冷靜,而在你失意時給你以無窮的力量。這本書無論形式還是形容,雖不能稱之為“正史”,但都近于實錄,紀錄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一些記憶。每每想起這些,心中總是浮起一句沁人心脾的話:您,是我們永遠的班爸,我們,是你永遠的愛徒嗎?這是剛剛畢業(yè)的學生含淚留給我的疑問。
當然,答案是非常明確的。班爸,是永遠的;愛徒,也將永遠!
完稿之際,河南省語文教育學會秘書長吳偉先生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并欣然作序;北京眾誠百惠文化中心劉解軍先生為本書的順利出版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我的同事王衛(wèi)國老師犧牲節(jié)假日為本書設計了精美的封面。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張合銀
2010年暑假于園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