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學生
做這個班班主任已近三年了,我一直以為已經(jīng)深入地了解我班所有的學生,可是高三時發(fā)生在一件事,讓我改變了看法!
在高一、高二甚至高三開始時成績和表現(xiàn)一向很好的任榮華同學,在接下來的幾次調研考試中成績一次比一次差,分數(shù)下降的幅度驚人,并且每月都要有好幾張違紀卡。我找他談話每次只是唯唯是諾,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在一次做操后,由于前面的幾位同學跑得較快,我發(fā)現(xiàn)他雖然很想努力的跟上其他同學,可是由于跑步動作嚴重變形,還是掉下隊來。后來我問任榮華的腳是怎么了,他才吞吞吐吐地說出了真相,原來小學的時候因為腳被車碾壓而受傷,做過手術!
在進入高三后,我班有的同學告訴任榮華,由于他的腳不靈便,即使考上大學,也沒有高校愿意錄取他這樣的學生。于是他便意志消沉,由于心里的嚴重失衡,所以才無心讀書,自暴自棄,以致于成績越來越差,違反紀律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多。
剎那間,我慚愧極了,在高二期末時我曾因他的體育不及格而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過他,現(xiàn)在又因為他的成績不好,在沒有找出真正原因的情況下,而屢次責罵。
為了消除任榮華同學的消極心理,我很快找來了上一屆高校招生體檢標準,給他說明也讓他相信了,他的腳只是限考某些高校的某些專業(yè)而已,不至于每所高校的每個專業(yè)都不錄取。他看到這個標準以后笑了,我看得出他笑得很開心。我知道他下了決心,重新看到了希望,從此他又埋頭認真學習了,也不再違紀,成績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這件事發(fā)生后,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班主任僅僅走“近”學生是遠遠不夠的,而更應該走“進”學生。班主任應該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深入地和他們交流,去了解他們生活,他們的需求,他們的理想和他們面臨的困難。走進學生,平等和藹地對待他們,仔細地觀察、分析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興趣愛好,思維能力,思想狀況。如果不了解我們的學生,那么一切的教育教學都會脫離實際,一切的空泛的說教都會顯得蒼白無力。走進學生,還需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與他們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失敗的苦澀,一塊兒確定今后奮斗的目標,共同為實現(xiàn)既定的目標而不斷努力,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如果說每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那么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隱秘的世界”。只有以我們的心去換他們的心,才能發(fā)現(xiàn)和了解這個世界,我們的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就會事半功倍。
江蘇省吳江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