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加強朗讀訓練
安徽省懷遠縣馬城鎮(zhèn)黃郢小學 緱智慧
小學生朗讀訓練是學生獲取語文基礎知識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發(fā)展學生說話能力、寫作能力最堅實的基礎,是啟迪學生思維、陶冶情操、培育智慧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和研究的問題。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朗讀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 朗讀與想象并行,感悟語言情意
閱讀的過程是把文字信息轉換為生動的表象組合的過程。如果是朗讀,還是一個把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想象,充滿著不可言喻的情感體驗。對文字的理解,對思想的發(fā)掘,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憑借這個過程來實現(xiàn),而學生的情意受到感染,身心受到陶冶亦需憑借這個過程來實現(xiàn)。如指導朗讀《月光曲》一文中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段落時,可讓學生欣賞《月光曲》的音樂,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在感受中領悟,在領悟中實踐,因而當指名讀,小組讀,或是全班讀時,達到“情動而辭發(fā)”,能夠“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盡情地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了。
二、 范讀與激情兼顧,引發(fā)情感共鳴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能準確地傳情達意,震撼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積極情感,引發(fā)情感共鳴。學生讀書還處于初步學習階段,他們面對的是陌生的課文內容,對一些生字新詞及長句子,要很流利地讀出來有一定的困難,更談不上有感情的朗讀。再加上學生的模仿性極強。因此,教師有必要作一定的示范,發(fā)揮教師的榜樣效應,讓教師動之以情地范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能力和對語言文字豐富敏銳的感受力。可見,教師的范讀,以聲傳聲,以情激情,引發(fā)的是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體會了激蕩于語言文字之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抓字眼,讀中感悟。
在《落花生》一課中,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這一自然段,我認為是文章的重點段,把這一自然段學好,下面的內容學生就會迎刃而解,文章的中心就豁然開朗了。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花生特點的重點詞語:“埋在地里、矮矮地、必須挖起來才知道”。然后又讓學生找出描寫三種水果特點的詞語:“掛在枝頭、高高地、一見就生愛慕之心”。找出后,學生一看就知道是明顯的對比詞,接著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認真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并體會其中的感情。一些學生很快便悟出如何來讀這一自然段,他們說,讀花生的句子時語氣加重,聲調低沉而堅定;讀蘋果之類的句子時,語氣輕緩,聲調高起而飄。通過這樣一讀,學生就自然地體會到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加強朗讀訓練,能夠達到以讀促說、以讀促寫、以讀促思的效果,朗讀訓練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進行,這樣才能受到預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