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交際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文 / 陳加燕
英語沒有興趣,沒有主動意識或積極學習后成績?nèi)匀徊焕硐耄P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沒有用英語,沒有“用”的目的去學,或沒有“用”方法去學,學生就喪失了的學習原動力。因此,筆者提倡英語教學中要關注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以前被動的聽講者轉(zhuǎn)變?yōu)檎n堂的積極參與者,學生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強化,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聽說交際活動是英語教學的突破口,也是英語學科素質(zhì)教育的突破口。
一、英語教學的實質(zhì)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合理的英語教學模式,那么,英語教學的實質(zhì)究竟是什么呢?當代教學論一致認為教學“是動”。就英語而言:“教學的實質(zhì)是交際”。為什么說英語教學的實質(zhì)是交際呢?
第一,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交際,是彼此之間進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學的效果是雙方互動的結果。
第二,教學是活動,通過交際活動,學生在物質(zhì)操作和思維操作上認識、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
第三,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學生認識英語的進展離不開教師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教師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也離不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客觀效應。正是教學促進了這種交流。
二、課堂聽說交際活動的特征
交際包含“聽、說、讀、寫”四種形式,對于它們在課堂中的具體安排,教師應作進一步的研究。一方面,筆者認為:這四種形式不能絕然分開,而是經(jīng)常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認識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數(shù)人際交流是聽說交流,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聽說能力大大落后于讀寫能力,學了多年外語卻是“聾子”、“啞巴”,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全盤考慮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聽說交際能力的提高勢必為良好的讀寫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筆者的觀點是:聽說交際活動應當作為外語教學的突破口。那么,課堂里的聽說交際活動有什么特點呢?有人認為讓學生開口就算是進行交際了。其實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先教學生被動結構,然后要求學生口頭把一系列主動句改為被動句,再讓學生用be done 結構——造句。這是不是交際呢?顯然不是。又如,課堂中教師要求學生背詞組、背對話、背課文,這算不算交際呢?顯然也不是!事實上,課堂內(nèi)的聽說訓練分為語言能力訓練和交際能力訓練。前者注重掌握語言形式,后者重在實際運用,兩者絕對不能等同。如果我們的聽說訓練一直停留在語言能力的階段,那么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交際和交際能力的提高,這不能不說是英語教學中一個令人遺憾的盲點。
三、聽說交際活動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語言活動與交際活動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筆者認為語言活動是順利開展交際活動的必要前提與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結構的交際并不矛盾,必須引起同樣的重視。而在具體的操作中,則宜遵循先模仿后應用、先機械后活用、先語言訓練后交際的總原則來安排和開展課堂活動,具體歸納為PMMC模式,即呈現(xiàn)Presentoation)、機械性訓練(Mechanical Drills)、有意義操練(Meaningful Drills)、到交際性練習(Communicative Drills)。
雖然有些教師可能會認為機械性訓練稍顯過時,但對于大多的學生來說,結構操練,仍是一種不可或不缺的學習手段,尤其是當教師希望把學生的注意力強烈地、毫不含糊地集中在結構體系中某一重要特點的時候。當然,機械性訓練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確、運用恰當,為以后有意義的操練及交際性練習作準備。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教師認為有意義的操練的重要性就在于其“橋梁”功能。在經(jīng)過了一定的操練之后,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礎,此時,交際練習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教師應設計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其語言能力,開拓其交際能力。這種練習的特點是要求學生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到的語言進行交流。實踐證明,在交際訓練的初始階段,教師設計與所教內(nèi)容有直接或間接聯(lián)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詞組和句型,能夠幫助學生擺脫無從開口或無話可說的尷尬,從而迅速進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交際訓練。交際性練習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最高形式,設計得當,學生樂于參與,其語言交際能力的發(fā)揮達到高潮,課堂氣氛的活躍達到頂點。
綜上所述,雖然課堂中的聽說交際教學需要教師花許多時間精心設計教案,可謂費時費力費心。但是,如果能夠通過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舞臺,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這是非常值得努力去做的。同時也認為,聽說交際活動使教師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講授者,而是根據(jù)需要具有了多元的特征,如:學生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進行活動時的幫助者,學生表演時的觀眾與評價者,甚至是學生小組活動的參與者等等。師生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由此教學注入了新的內(nèi)容,也更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開拓,真正體現(xiàn)出教學相長的特點。
實踐證明,運用這樣的思路進行英語教學,學生不僅在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大大增強,同時也促進了讀寫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學中有樂,樂中有學,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關注到學生情感的感知和成長,培養(yǎng)積極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自我完善。
作者單位:云南省永勝縣永北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