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首頁>>課改前沿>> 小學數學課中的操作實驗小議 正文

          小學數學課中的操作實驗小議

          2011-05-16 15:17 李繼蘭 2011年5月16日今日文教A15版
           

          小學數學課中的操作實驗小議

          思南縣三道水中心小學  李繼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操作是學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拼、擺、畫、制作、演示、實驗等活動,是學生理解和構建知識的重要過程。在我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得知,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驗操作機會,會達到變抽象為直觀化、困難為容易的效果,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操作實驗具有三大特點:

              一、學生親自操作學具、人人動手,認真思考,學生是操作者,是主動的,這樣有利于把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起來。

              二、數學課的操作,學生是把學具作為中介物,利用自己的動作,把一些蘊含的抽象的邏輯關系物畫出來,操作的動作本身往往就是其認識的對象,學生的動作就反映了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同時,操作過程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并發(fā)展了初步的數學思維。

              三、數學中操作學具,學生的手、眼、耳等多種器官同時活動有利于建立廣泛的神經聯(lián)系,也有利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鞏固。

              操作實驗還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學具操作要有明確的目的。 

              講解新課之前的操作實驗是為了讓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的具體材料,為掌握新知識作一些必要的準備。例如,學習9的加法時,教師引導學生把 9根小棒擺成兩堆,邊擺邊說出算式,從而知道加法就是把兩部分合起來。新課講解中的操作實驗是為了提示概念的本質特征。如教學“正方形的認識”時,通過用4根小棒拼組活動,讓學生發(fā)現其特征。鞏固環(huán)節(jié)進行操作實驗,則是為了深化數學知識。

              二、學具操作要選擇適當的內容。

              1、建立某些起始概念。如:認識10以內數、20以內數,第一次學習乘法、除法分數的初步認識等最好讓學生用學具操作。

              2、區(qū)別某些容易混淆的數學知識。如果教學中充分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就容易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可隨堂辯題如下:

             (1)、第一行擺5個0,第二行擺的△比0多2個。

             (2)、第一行擺8個0,第二行擺的△比0少3個。

              通過以上的具體操作,要求學生說出:你先擺什么?后擺什么?又是怎么想的?

              通過幾次操作,學生能從動作到表象,自然會悟出誰是較大數 ,誰是較小數。  

              3、理解較難的或離學生生活較遠的知識   。如:姐姐和妹妹都有15朵花,結姐姐給妹妹3朵后,妹妹比姐姐朵()張。大多數學生答:“3張。”老師隨后抽兩名學生上臺表演,通過“姐姐給妹妹3朵的動作”使學生真正意識到一加一減的數量關系。

              三、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維空間。

              數學課的操作是一種特殊的動手活動,在于學生借助手的活動該反映內部的思維活動,所以必須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

              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適度地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實驗,能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會起到化難為易的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在豐富的表象的基礎上及時得到抽象的概括,使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                                                                           

          中華文教網手機版
          ? 中華文教網版權所有 中華文教網簡介 投稿指南 聯(lián)系我們 tags 版權聲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