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林峰教授
閱讀《范曾新傳》深感以范曾為主人公的世俗生活具有一些宿命上所說的強大真實性。因為他們本身就涵括了中國現(xiàn)當代書畫家勤勞、儉樸、溫潤的世俗態(tài)度,也正是基于這種世俗的人性狀態(tài),這世俗中的書畫意趣便更多構成了世俗煙火中的精神圖騰。如《范曾新傳》連續(xù)五章不惜筆墨撰寫了范曾與弟子崔自默相處故事中蘊含的生活哲理,尤顯詩意地敘述了范曾愛才惜才的師德師魂。所有這一切都讓位于瑣碎的日常生活,又以這樣瑣碎的生活方式展現(xiàn)范曾用五彩顏料涂抹的人世悲歡,陰晴圓缺。
在回望那些沉淀在時代深處的范曾《得大自在》,自然轉化為生命與時間以外的范曾神話——好多讓人感動的細節(jié),如新傳中寫到范曾與楠莉相愛的兩情相悅的深厚感情。范曾與好友梅斌的患難與共的感人細節(jié)等統(tǒng)統(tǒng)歸依于生命重構的困惑。這實際上隱藏著作家對城市文明疏離和批判審視的無邊蒼涼。這對城市文明的批判更多被一種無奈無助的傷感導致城市與鄉(xiāng)村種種弊端的文化沖突與矛盾。
也正是傳記文學作家楊青云通過這種城鄉(xiāng)弊端的文化沖突,真實地再現(xiàn)了范曾以自己倡導回歸古典的文化想像構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只在家庭,親情與事業(yè)關系的思辨層面上,跟著感覺走,以此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審美世界,并借此鄉(xiāng)土來化解與透支對生活的堅韌與抗爭,顯示出一種張揚的文化心理使范曾在現(xiàn)實生活中陷得太深,太執(zhí)著。
以這樣的宏大敘事濃縮了作者與評說的傳記對象(范曾)之間的距離更為親近隨意,也更加呈現(xiàn)出范曾真相的社會價值取向,以及批判的深度與廣度,尤其是讓人深信——關注范曾現(xiàn)象就是關注中國書畫的晴雨表。由此推斷,范曾現(xiàn)象一直在詮釋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高度與精髓,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審美追求,更多也是一個優(yōu)秀書畫家在自我修煉中完美體現(xiàn)中國式詩書畫俱佳的傳奇性文化符號——范曾“有范”。
楊青云深深感受到生逢其時遇上了一個學術開明昌盛的時代,他家祖祖輩輩沒有出現(xiàn)如楊青云這樣的學術奇才,北京媒體稱之為“學術網紅”。也從來沒有如楊青云這樣受到北京媒體的重視并給予如此多的關照與支持,他的生活因此也處處充滿詩情畫意。
楊青云更多的是以范曾研究為載體抒寫了人生路上不同坎坷與磨難所爆發(fā)出的一篇篇學術論文。它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說范曾,論范曾,甚至還畫上了范曾。仔細品嘗《范曾新傳》,可以深切體會到身為作家、評論家的楊青云時時爆發(fā)出的生命狂熱,皆因他對范曾深深的敬仰。
他寫出《范曾之道》《范曾畫道》《范學有道》等專著而產生的范曾神話就不難理解楊青云闡述的“范曾現(xiàn)象”,是重在指明范曾書法正是范曾神話核心中的核心。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國書畫審美首先是以“書法之美”的境界為書畫領域的最高審美。作者一再強調了范曾書法的線條之美、力道之美,最終都轉化成了范曾繪畫之美。從這個角度上說《范曾新傳》是從民族審美的認識出發(fā),從中華民族特有的哲學思維和傳統(tǒng)生命意識出發(fā),考證與梳理了范曾神話何以成為高貴與偉大的美術化符號。它是有其自身所蘊含的大我精神貫穿于范曾詩魂書骨的理論學說中。
亳無疑問《范曾新傳》中闡述的范曾現(xiàn)象既有理論上的奇麗古淡之美,又互為生發(fā),達其情性,可為當代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帶來最好的借鑒與思考,并促使“范曾研究”因不顧一切執(zhí)著的癡狂與專攻,無不讓人感受到它的嚴肅莊重而又圣潔純粹的學術視野越來越寬廣了。我們一次次能體會到《范曾新傳》字里行間浸透著清幽的哲思和無窮的語言魅力。范曾身邊的多少人,多少事,多少傳奇與神話,讓如楊青云這樣的范曾鐵粉們,仿如無邊的吟唱,漸行漸遠,讓京華大地的“”范曾熱”一次次加持與不斷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