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煤炭師范學院09新聞系 劉佳慧
愛,本是人最溫馨的感情,卻在光怪陸離的生活中散發(fā)出了世俗的氣息,一件件的愛心事件,似乎是說明了成名等于成就自己。
1992年,攝影記者為希望工程拍攝了三個孩子的照片,其中的“大眼睛”蘇明娟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社會、媒體紛紛報道,將這個女孩帶向了光明,而她自己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如今在銀行上班的她,渾身散發(fā)時尚的氣息,再無以前的膽怯。
不久前看到一個故事,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為了救身患重病的母親,酷愛書法的她在大街上賣字,被媒體報道出來后,很多的愛心人都慷慨解囊,被這個孩子感到的同時,不由得想到這似乎是一個素材。如果另一個孩子去尋求媒體的幫助,她也有個病重的母親,而她沒有任何故事,她就失去了報道的價值,沒有供給記者寫作的價值,不會令人感動。即使報道出來,人們也只是同情下她的命運,不會像第一個孩子那樣給人心重重一擊,從而引發(fā)人們的愛心,第二個孩子沒有素材。也許媒體會告訴她:想借助我們的幫助,請先挖掘個有價值的素材出來。
第一個經過包裝了,它充斥著感人的故事。而人們往往選擇精美的包裝,被媒體緊緊包圍的第一個孩子成為大家的寵兒,人們更傾向于給她伸出援手,因為連鎖反應,映射她的鎂光燈或多或少也會射到自己身上,幫助了別人同時向社會宣告了自己的愛心,獲得身心的雙贏,弱者的鮮花與掌聲。這些的善人似乎是個完美的商人,穩(wěn)賺不賠的,幫助別人內心得到了滿足,而自己所破的財可以從他處得到補償,而對第二個孩子伸出援手,得到那孩子的感激和內心的微微舒緩。無論怎么比較,前者似乎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眾多募款活動中,那些捐出高額數(shù)字的無名氏成功媒介的追捧,災區(qū)的恩人,學生的學生對象,而網友的“人肉搜索”找出這些人后,“好人”便掛名。但是,這算不算是“低調的華麗”,他們這些“無名英雄”名利雙收,比那些直接捐款的人要成功得多,表面上是不羨慕名利,卻在曝光后得到比一般人多一倍的光榮,依舊是完美的戰(zhàn)略,網上的“詐捐門”罵聲一片,趙薇在災區(qū)的提前捐款一片掌聲下,卻令人深思了,因為她公布了自己的捐款支票,證明自己絕非詐捐,獻愛心是高尚的事,卻漸漸沾上了“利”。正如門鎖、窗鎖就是證明治安的最丑陋的證據,在這些善舉前,得出結論是社會的和諧與美好。
換個角度看背后,人們的愛心似乎透露出另樣的殘忍,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真正愛都要被背后的殘忍所吞噬了,真心有愛的人被同化的背后所折射出的令人心殤。
明星們面對話筒和粉絲,哽咽的說希望災區(qū)人們加油。一些成功的政客將厚厚的信封投入募款箱,在投入的那一刻抬頭,露出微笑讓記者拍出最好的鏡頭。他們展現(xiàn)最和諧的一幕,用精湛的表演和整沓的金錢來換取公眾的首肯。
我們都在無意識中痕量了利弊,卻是在貶低了自己的價值,扭曲了初衷。
鮮亮的人前洋溢著美好,背后的丑陋卻是致命的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