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諸城市龍源學校 張崇美 劉新蕓
目前,小學生閱讀和數學技能的水平很不對稱。有的學生在計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當他們面對文字題、應用題時就 “傻眼”了,難以應對。如在四年級出了這樣的一道題 :“甲車間生產了三天,每天生產 15臺電視,乙車間前兩天各生產了 16臺,請問第三天至少要生產多少臺才能超過甲車間?”好多學生因為沒有正確理解問句中的關系詞 “至少……才能超過”,“前兩天各生產天生產了……”而出現了錯誤。由此可見,要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運用能力,就要指導他們如何閱讀數學文本。
一、 提高閱讀認識 激發(fā)閱讀興趣
數學閱讀是學習數學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處理數學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認識 ,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要使學生產生讀書的欲望,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比如可以經常對學生講一些關于 “自學成才”的數學家的故事,樹立讀書的榜樣;也可以在教室里經常陳列或張貼一些生動有趣的數學材料 ,對學生進行閱讀刺激適當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讀書摘錄展示等活動,這樣既可檢測閱讀情況又可激勵學生 。
二、 改革課堂教學結構 提供閱讀機會
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作用,將數學閱讀訓練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如: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的演示題一般都是老師自行朗讀,邊朗讀邊列式或計算,其實這是訓練學生自行閱讀的最好機會。于是我們就將老師的演示題改為學生讀,一人讀,二人讀…….一直到讀正確為止。這時的讀,學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這種機會也很多,幾乎每節(jié)課都有 ,若把這些機會讓給學生了。學生讀的機會也就多了,讀的訓練自然也就得到了落實。
三、 進行學法指導 教給閱讀方法
數學教師應掌握一定的課堂閱讀指導策略,科學傳授閱讀方法,指導學生讀書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據具體的內容和要求學會粗讀,細讀,精讀與研讀 ,讀書指導要有步驟地進行。比如:低年級學生可提供教師編寫的提綱向學生進行閱讀的示范。如閱讀應用題,怎么抓重點詞怎樣停頓,讀文字題時怎樣讀準數字和處理好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等。都要一一準確示范,讓學生從 中悟出讀的方法,以提高讀的質量。對于高年級學生,要求他們歸納整理閱讀要點,并根據閱讀內容進行評價 ,交流與對話,可以寫一些閱讀心得。
四、重視課本閱讀 把握閱讀重點
數學課本是數學課程編寫教材的專家們在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特征、知識基礎與接受水平、在教育的原理和數學學科的特點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課程資源,具有較高閱讀價值。因此,一定要重視對數學課本的閱讀。數學課本的閱讀一般有課前、課中課后閱讀。課前閱讀要讀出書中的要點、難點、疑點,提出具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問題 ;課中閱讀要把讀、思、練結合起來。對于定義、法則、公式等基本知識的閱讀 ,要有耐心 ,要在學生 自主探究其產生過程的基礎上,逐字逐句讓學生反復讀 ,讀出字里行間所蘊藏內容 ,體會出數學的思想、觀念、方法。讀書還要與討論,質疑結合起來,使讀書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行為;課后閱讀要進行整理歸納,起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的作用。要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不讀懂學習內容,就不動筆計算的好習慣。
五、 增加閱讀考查 指導學生閱讀
在編制數學考試試卷時,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測評學生閱讀能力的試題,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設計一些圖表 ,通過圖表中提供的一些數據或信息,完成數學問題的解答,要求學生會讀圖,會讀表,會對數據進行處理。創(chuàng)設一些蘊涵數學問題的故事和生活情景。以這樣 的應用題作為試題 ,讓學生讀后解答,看學生對文字材料的閱讀處理水平。
通過對讀圖、讀表、讀文字材料能力的考查 ,可以實實在在地推進學生進行自我閱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