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4月26日,印度大文豪泰戈爾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陪同下,到法源寺賞丁香。時值初夏,丁香盛開。當時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在寺內(nèi)留下了一張合影,被當世流傳,稱為“歲寒三友”。林徽因清馨淡雅若“梅”,泰戈爾滄桑堅韌似“松”,徐志摩清癯飄逸如“竹”。
林徽因 梁思成 泰戈爾 徐志摩
當天幾百株丁香怒放,泰戈爾心情大好,夜幕時分,大家請?zhí)└隊柣爻恰@显娙藞?zhí)拗地說:“不,不,我不走。我很少有這么高的興致,我要在這兒坐到深夜好好領(lǐng)略丁香花香和夜色,求求你們,別奪走我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于是徐志摩陪泰戈爾留下。夜深時,泰戈爾放下手中的瓷杯,低低吟道:“你把我的心糾纏在一百條愛的絞索里,你這是玩的什么把戲?我的心不過是個微弱的生息,為什么用這么多的繩索來把它捆起?每時每刻和每個回合,你都用你的詭計把我的心資去,而你卻什么也不前給予,竊心者呵,你!呵,殘酷的造化天地!我到處流浪把你的心兒尋覓;那么多的花朵,那樣的光芒、芳香和歌曲,可是愛又在哪里?你躲在你那美的富裕里縱聲大笑,而我則獨自哀哀哭泣!
攝影:奚曉琳
2018年4月9日,由楠竹文化、蓮心閣、海淀作協(xié)聯(lián)合發(fā)起的丁香詩會采風(fēng)活動如期而至。作家、詩人、書畫、攝影朋友們一行二十余人再尋前塵蹤跡,賞花拜佛,即興吟詩,合影留念。
永興法師為大家講解觀音殿并吟詩一首:
醉美法源寺,丁香綻放時。
海棠交響舞,佛偈并禪詩。
極樂待誰知,花開赤白紫。
菩提好去處,預(yù)冀赴蓮池。
四月的法源寺,如詩如畫,醉美之極,白色的紫色的玉蘭丁香,粉紅色的海棠競相爭艷,春意襲人,香氣撲鼻。閑庭信步其中,勝入桃花源里,悠游人間圣境。誰說極樂只在西方,解脫必登蓮臺。尋佛問道的人兒,菩提花開,極樂遠乎?也許此時此景,古老的憫忠臺畔,恰是佛國的蓮臺,苦海的燈塔,接引有緣的你我,一起遨游人間的凈土,心中的極樂。阿彌陀佛正在向大家招手,圣潔的蓮花徐徐舒展,邁步遠航吧。
詩人軒揚即興創(chuàng)作詩歌數(shù)首:
《找——法源寺尋蹤》
丁香妖嬈,千樹萬朵帶不走
一顆心的尋找。
徐志摩
林徽因
泰戈爾
一下
一下
一下
《找》
踏你的足跡,覓我的愛
在《飛鳥集》上,我把白發(fā)
讀成了年華。友誼還在,故事還在
三千年之后,歲寒三友的故事還在
尋蹤的足跡,還和丁香一樣
一年又一年把春天翻閱
找一找友情的飄
在不在夢中重現(xiàn)
友誼是人生最重的禮物
歡樂的笑,留在歷史的車輪上
讓一朵朵花,拼湊成月光的文字
對著今夜的星空喊
唐朝昌盛,今日也有詩圣
詩人李月即興創(chuàng)作:
《法源寺賞丁香》
古寺聞名久,源芳今日宜。
法音清肺腑,玉魄渡蓮池。
悟偈嫣然笑,迷香不忍辭。
聽禪神定處,喚我是花枝。
《法源寺賞花有感》
古寺院中花木深,
丁香白紫海棠新。
年年自是仲春好,
修佛還應(yīng)入世真。
《法源寺賞花拾趣》
丁香花事憫忠深,
求法探源細訪尋。
滿院游人歸去后,
藏經(jīng)閣下好聽琴。
因病沒能來到詩會現(xiàn)場的詩人葉冰也發(fā)來詩作:
《四月的丁香》
那日,你牽我的手,
來到開滿丁香花的枝前。
恍若隔世的姻緣,
穿越四月明朗的天。
天空剛剛下過雪,
空氣迷醉著丁香的味道,
你說你最愛這香,
不愿冷雪把它凍僵。
明明是四月的天,
一絲溫暖懸留在花間。
彌漫著我們的期許,
希望這花朵不再凋零。
而落瓣終于垂首,
一如它曾經(jīng)怒放。
像我們的期許匆匆來過,
象雪花飛過四月的天。
你笑著對我說過的話,
在四月的丁香花前。
看我的淚光充盈過你的笑顏,
恰似我們對那日的眷戀。
在我們的指間,
牽引過彼此的愛戀,
在明朗的四月天,
在開滿丁香花的枝前。
曹華老師也由攝影圖片作詩:
題法源寺丁香
屢把英靈化史篇,
華嚴三圣憫忠詮。
松從雅韻凝禪意,
柏發(fā)清吟惠世緣。
素艷芳心星月應(yīng),
繁枝密蕊蝶蜂旋。
勾留春夢誰能舍?
雀舌無聲眼望穿。
步中國佛學(xué)院永興法師“法源寺”詩,試和以示崇敬:
怎了心中結(jié)?法源今探知。
流芳觀自在,琢玉覺安宜。
廣種菩提樹,精修貝葉資。
玲瓏香雪海,紫萼隱黃鸝。
【丁香詩會】現(xiàn)場紀實
如始為大家講解法源寺的歷史人文、建筑、碑刻書法藝術(shù)
永興法師為大家講解佛教藝術(shù)
詩人朋友們在1924年徐志摩、林徽因、泰戈爾的拍照原地舊影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