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河岸上常年都能讓游客留戀的地方當屬“五園”,五園風格各異,自成風韻。
集錦園西毗高大的〝七勝角〞石牌坊,南鄰繁華熱鬧的小吃街,盡得地勢之利。一座巨大的涼亭攔路而建,路就從亭中穿過,而剩余之處仍能容納幾十人乘涼歇息。園中臨水而立著一座“瓦肆”,粉墻紅柱相接,歌臺妝室俱全,與旁邊古建筑群交相輝映。進入此園如同又回到大宋一般。
從集錦園向南,你若望見一幢高大的樓閣,這便是春花園了。樓閣后面清幽僻靜,建有一條長廊,是游人絕佳的休息之所。樓閣南邊卻豁然開朗,寬敞的水域忽現(xiàn)眼前,而且全是木制平臺,人可于其上伸手掬水,與御河作親密接觸。此園把清幽和闊朗巧妙結合,令人心緒瞬間兩變,可謂匠心獨具。
夏蔭園最簡單,但卻又最宏偉,高大的戲樓凌空而起,樓下寬敞的舞臺正對河面,與對岸的觀賞亭隔河相望,兩者形斷意連,實似一對密不可分的情侶,這正是此園的妙處所在。
最幽靜的是秋韻園,因它正好處于河隈之中,所以,不到跟前你絕看不到:木制的水上曲橋跨于碧水之上,和一個榭臺相連,旁邊紅蓮嬌笑,綠蒲輕搖;小巧的路邊涼亭蔽于森郁的高大樹木之下,繁茂的奇花異草遍布周圍,其風韻絕勝于江南。
冬凝園在御河的南端,是典型的皇家風格。曲尺形長廊圍成長方形閉合之狀,并在東、西有一小一大兩個廊廳。臨近公路一側砌墻,其它三面皆以廊柱相撐,以保證游人視野的開闊。墻壁上開有幾合圖形的窗子,透過窗子可看到叢叢秀竹迎風搖曳,朵朵時花向陽嬌笑。叢竹隔開了塵世的喧囂,時花映醉了游人的心扉。長廊圍起的空地上有一個蓮池,蓮池周圍又有假山奇石,翠竹點綴其間,兜蘭曼生之上;池中偶有戲魚逐水,竹間常傳隱鳥嬌鳴。游人至此,多在廊中長凳坐下,癡迷地久而不愿離去。
“五園”真可謂是開封御河的景中之魂。
(五)橋之韻
開封御河的“十一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交通橋,一類是欣賞橋。交通橋有西司橋、板橋、金奎橋、孝嚴寺橋、天波橋和陸福橋,這些橋雖都擔負著交通的重任,但又有著極高的藝術品位。首先,有四座橋下的兩壁之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內容取自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面栩栩如生,讓游人在欣賞之余,也對宋時的開封有了不少的了解。
另外,這些橋的造型絕不平常,因為,它們全取型于國內各地有名的古橋。西司橋的原型是浙江省紹興的荷湖橋,板橋參考了浙江省仙臺的仙居鎮(zhèn)橋,金奎橋借鑒了福建省樟州的江東橋,孝嚴寺橋模仿山東省袞州的泗水橋,天波橋采用河南省臨穎的小商橋。陸福橋更是奇特,是根據(jù)《東京夢華錄》的描繪,把埋在地下的宋時開封的州橋又重現(xiàn)于地上。來訪的外地游客,說不定有一天會驚詫,自己家鄉(xiāng)的古橋何時來到了開封的御河之上呢?
第二類橋是觀賞橋,同時兼顧游人過往。這類橋有五座:八字橋、母子橋、承平橋、集錦橋和龍韻橋。
八字橋兩端的引橋與橋身成九十度,使整座橋呈一個“八”字形。橋身通體石建,兩邊的端柱外側,均刻有“招財進寶”的朱仙鎮(zhèn)年畫浮雕,給前來的游客送上吉祥的祝福。
母子橋是由一大一小兩座式樣相同的木橋組成,橋型為宋時汴河上的虹橋。橋全身漆成棗紅色,遠看真是“紅橋臥波”,格外醒目。
承平橋雖是石橋,卻優(yōu)美玲瓏,向外透著一股秀麗之氣。橋體兩端平緩,中間高平,很像一只白色的大菱角。
集錦橋是御河上唯有的一座廊橋,臺階為石,其余多為木制結構,精巧異常。若是微風細雨之時,此橋當是觀賞御河美景的最佳之處。
御河十一橋中,最雄偉壯觀而又最富雅韻的就是龍韻橋了。此橋最高,呈滿月形矗立在御河之上,橋身全用白石建成,遠看通體如玉,形似白龍飛騰。
這五座橋由于形態(tài)奇異,美妙絕倫,凡見過的人都會留下深刻印像,并會被它們的妙韻所折服。
十一橋使開封御河呈現(xiàn)出了立體的風韻,可謂御河中的美丈夫也!
(六)夜之韻
白天看開封御河自然是美不勝收,但夜晚的御河更是美如仙境。
天上皓月一輪,繁星萬點,當你走到御河兩端的橋上,你就會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整個御河燈火輝煌,猶如天河墜地;亭臺樓閣被彩燈勾勒出上部輪廓,若懸空中,直如瑤池搬到了人間。
漫步河岸,再看御河,星月入水,與華燈共耀,更似游于天宇之中。樂聲飄來,在黑暗中,竟不知發(fā)于何方;樓臺縹緲于半空,更難辨立于何處,李白筆下的蓬萊仙境也不過如此。突然一聲汽笛傳來,這是御河中的游船。夜間的游船燈火通明,船上游客清晰可見,但卻看不清船下之水。船從灣處轉入你的視線,猶如仙舟神舫憑空而行。你若目隨游船,望之遠去,便會產(chǎn)生自行的錯覺,這錯覺會使你有成仙之感,似正飄然而行。
河中、岸上的花燈齊亮,龍鳳之燈昭示吉祥,人物組燈傳頌歷史,直似過元宵節(jié)一般,讓人情迷神醉。
開封御河集皇家的王氣和大自然的靈性于一身,合歷史的積淀與現(xiàn)實的文化為一體,不僅是一處曠世的景觀,更充滿了獨有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