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首頁>>名師名校>> 走進名!本┦161中學 正文

          走進名!本┦161中學

          2012-05-29 19:05 閃世昌 科技信息報今日文教 5。28 12-13版

           

                                             走進名校——北京市161中學

                              

                                       文/閃世昌

           

          “北京女一中”,創(chuàng)建于1913 年,堪稱百年老校。

          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具有重大意義的成果——廢除帝制,建立民國之后,進步學者蔡元培于19124月出任教育部總長,發(fā)表了《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提出符合共和精神的教育方針。同年五月教育部撤銷清政府在北京設置的京師督學局和八旗學務處,改設“京師學務局”。京師學務局首先清理私塾。私塾教師集中培訓,學習新教育宗旨、教材和國文教學法、算數(shù)教學法。學堂改稱學校。一些小學開始實行男女生同校。女子教育也從此有了積極的可喜的發(fā)展。

          1913年京師學務局創(chuàng)建京師公立第一女子中學,校址在宣武門內(nèi)鮑家街第六高小舊址,校長李啟元,當時只招1個一年畢業(yè)的高小補習班,學生26人,教職工15人,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女子中學,但她是北京女子中學的開端 。同年遷址到西交民巷內(nèi)(一說:正陽門內(nèi)輦兒胡同)。1926年,正在該校任教的李大釗先生努力爭取,從北洋軍閥手中為學校爭得清室善后委員會官產(chǎn)——原清內(nèi)務府會計司南花園舊址(現(xiàn)北長街113號)用于建校。1928年學校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市立第一女子中學,1931年改名為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學。1949年北平市和平解放后私立四存中學女部并入。1952年,改名為北京第一女子中學,是北京市最早的市屬重點中學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開始男女生兼收。1972年改名為北京一六一中學。1986年北平第一女子中學時期的校友于若木請陳云同志為學校題寫了“北京一六一中學”校名。老校友依然迷戀著老校名,并很自豪又幽默地把“女子”二字合成一個“好”字,稱為“北京第一好中學” 。

          兩首不同時代卻又薪火傳承的校歌唱出了這所百年老校的風雨滄桑。

          女中學如一爐火,均平鍛煉文武合。 五金同化共陶融,分析俱平妥。后日鑄良材,今天先擔荷,何況是神京第一! 聰強慧可,棫樸菁莪!

          現(xiàn)在的校歌則這樣唱著:

          紫禁城西太液池邊,有我們美麗的校園。是誰在黑夜播下火種,

          我們不忘革命前賢。嚴明校紀,嚴肅學習,嚴格訓練,迎來這春滿校園。嚴明校紀,嚴肅學習,嚴格訓練,迎來你桃李萬千。艱苦奮斗,向上樂觀,煉我們青春的鐵肩! 

          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生于1919年秋到女一中任教,教授社會學女權(quán)運動史兩門課程。在課堂上,李大釗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闡述革命道理,介紹世界革命形勢,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在女權(quán)運動史課上,李大釗介紹各國婦女爭取自由平等、參與政治、與男子同工同酬等情況。他深刻批判封建倫理道德,指出三綱五常、忠孝節(jié)義等封建倫理的虛偽和對婦女的毒害。在李大釗的鼓勵和支持下,女一中學生要求婦女獨立和自由的愿望與日俱增,她們請李大釗先生擔任指導,排演五幕話劇《孔雀東南飛》,以舞臺演出的形式揭露封建倫理的罪行。1921年春,《孔雀東南飛》在當時的教育部禮堂連續(xù)四天公演,禮堂被擠得水泄不通,觀眾為之深深感動,北京各大高校的學生也紛紛前來觀看。
             受李大釗的影響,許多他在北京大學教過的學生和進步青年和來到女一中任教,傳播革命思想。1924年,中國共產(chǎn)黨和國民黨左派主持召開國民會議,以反對軍閥政權(quán),促進反帝反封建斗爭發(fā)展。受李大釗、高君宇(中共北方區(qū)負責人之一)的指示,女一中教員石評梅率領(lǐng)學生歡迎孫中山先生來京參加這次會議。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曾長期受教于李大釗先生的孫祥偈,1929年至1931年擔任女一中校長。任職期間,她向師生們宣傳李大釗先生的事跡,并把李大釗遺著《唯物史觀》等印成活頁,選作高中教材。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激起全國人民憤怒。193110月,北平市女界抗日救國會在女一中成立,孫祥偈擔任主席。她發(fā)起抗議日本帝國主義、堅決抵制日貨的活動,被反動當局撤職,引發(fā)了要求當局公正裁決的學潮。
             
          在李大釗革命精神的影響和鼓勵下,女一中革命活動一直非;钴S。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里的學生,巾幗不讓須眉。1935年,華北發(fā)生水災,北平市各大中學校學生代表匯集女一中,在女一中成立
          黃河水災賑濟會;隨后又成立北平大中學校抗日救國學生聯(lián)合會,辦公處設在女一中。因此也是學生運動的策源地。從幾位校友的身影即可得到印證。

          郭明秋,原名郭桂英,1935年在北京女一中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學生會主席,并任北平市學生聯(lián)合會主席,參與組織并領(lǐng)導了“一二● 九”愛國學生運動,為發(fā)起人之一。(建國后,曾任全國婦聯(lián)宣傳部長、黨組成員、主席團委員等職。1979年任教育部顧問。曾多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
            
          于若木,原名于路華。1935-1937年在北京女一中學習,積極投身革命,參加了“一二·九”運動。1935129日當天,她和耿精一、王立言、肖蔚等負責帶領(lǐng)廣大同學沖出校門參加游行。1936年成為中共黨員,后奔赴延安,在陜北公學、中央黨校及馬列學院學習。

          張瑞芳,著名電影、話劇演員,表演藝術(shù)家。1931-1935年在校讀書讀書時,是女一中戲劇研究社的主要成員!耙欢 · 九”運動時期,成為北平學生演劇活動的骨干?箲(zhàn)期間,她參加北平學生戰(zhàn)地移動劇團,主演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等。在大后方演出《屈原》等多部話劇,是當時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卓琳,原名浦瓊英。1932-1936年在女一中讀書。在“一二·九”、“一二·一六”學生運動的激勵下,思想和覺悟得到了很大提高。1936年,赴延安參加革命,考入陜北公學。(建國后,做中央秘書工作。鄧小平同志終身伴侶。)

          不可磨滅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令人自豪的校史多少年來一直激勵著北京女一中和現(xiàn)在的北京一六一中學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作為偉大的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的發(fā)源地,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廣大同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六一中學團委組織了紀念一二·九運動的一系列活動,包括國旗下講話、新團員入團儀式、重溫入團誓詞、《團章》知識競賽等活動。 2010129日,在團委和年級組的精心籌備和認真組織下,初一學生齊聚于南校區(qū)報告廳,舉辦了以紀念一二·九,理想從這里起航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比賽現(xiàn)場氣氛熱烈,選手情緒激昂,演講形式多樣新穎。比賽中,選手們精彩的演講博得了陣陣掌聲,尤其是演講者與在場學生互動——臺上臺下共呼校訓、班訓,使活動達到高潮。演講比賽激發(fā)了濃濃的愛國情懷,讓同學們在思想境界上有了提升。正如賽后學生所說:身為中學生,我們現(xiàn)在還無力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點什么,為集體做點什么,為家庭做點什么,那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回族姑娘馬靜1975年北京師范學院大學畢業(yè)后,毅然放棄了在大學工作的機會,志愿到遠郊山區(qū)的密云二中任化學教師,一干就是10年。1984年,當時的一六一中校長慧眼識人,把馬靜引進一六一中學作為培養(yǎng)對象。從1990開始,馬靜開始從事管理工作,2001年出任校長,在提升學校辦學理念和教育質(zhì)量上建樹連連,把一六一中學辦成了特色鮮明聲譽很廣的普通高中示范校。馬靜不僅成為北京市教育界的一位名校長,她還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教育專家,曾當選為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中國全委會委員。

           

          走進名!本┦161中學 

          圖書館

           

          現(xiàn)在的161中學繼往開來,以誠真開拓為訓;以師生發(fā)展為本;以創(chuàng)新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為辦學特色;以質(zhì)量——立校之本,人才——興校之源,科研——強校之路,科學、民主、依法——理校之綱為辦學思路;以為高等學校輸送優(yōu)秀畢業(yè)生,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辦學目標。嚴謹、善誘、格高、業(yè)精的教風;勤學、好問、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勤奮、樸實、團結(jié)、進取的校風,數(shù)字化的校園,花園式的環(huán)境,40余門類的選修課程的開設和深入開展的教學改革,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營造了教學相長、愉快合作的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展特長、多彩自主的健康的活動環(huán)境;尊師愛生、坦誠融洽的健康的人際環(huán)境;追求精品、文明向上的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

           

            多年來,161中學高考升學率達100%,重點率85%,其中文科重點率達90%以上。學生參加全國、市級各類學科、科技競賽多次獲獎,連續(xù)四屆獲胡楚南優(yōu)秀中學生獎

          顯著的辦學成果使學校贏得了多項榮譽和社會聲譽:北京市首批教育科研先進校”“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德育先進單位;全國計算機教育先進單位;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健康促進學校金牌校;北京市文明單位等。并被確定為:中央教科所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與實驗課題實驗校;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項目環(huán)境、人口與可持續(xù)發(fā)展(EPD)實驗校;全國中小學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應用實驗學校等。 

          現(xiàn)任校長丁大偉又把引領(lǐng)北京十三中闊步前進的經(jīng)驗融入了一六一中學的新進程,把北、中、南三個校區(qū)打造成既有統(tǒng)一風格又有各自特色的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并依據(jù)一六一中學多年來為北京理工大學輸送了大量優(yōu)秀生源,進校后展現(xiàn)了良好的綜合素質(zhì)的亮點,成為北京理工大學優(yōu)質(zhì)生源基地。201156日,授牌儀式在北京一六一中學隆重舉行。校長丁大偉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強調(diào)北京理工大學是全國著名重點大學,是莘莘學子實現(xiàn)夢想、升華理想的沃土。成為優(yōu)秀生源基地,是榮譽也是責任,學校將倍加珍惜這個廣闊的平臺,本著和諧、合作、共進的原則,為北京理工大學、為社會、為國家輸送更多品學兼優(yōu)的高素質(zhì)人才,不辜負大家的厚望,社會的重托。

          從北京女一中到現(xiàn)在的一六一中學,建校90多年來,學校為祖國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他們中有的成為國家領(lǐng)導人、社會活動家,有的成為中科院院士、著名的藝術(shù)家和成功的企業(yè)家。如:何魯麗,1952屆校友,曾任北京市副市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現(xiàn)任民革中央主席。林文漪,1962屆校友。國務院學務委員會曾授予她“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曾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北京市市長助理,北京市副市長,臺盟中央副主席、主席,F(xiàn)任全國政協(xié)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融入北京一六一中學的幾所北京老校(上)

                           閃世昌

          現(xiàn)在的北京名校一六一中學在是由從北到南的三個校區(qū)組成的,這三座美麗的校園的連線近距離地平行于老北京中軸線。其中的長安街校區(qū)和天安門東側(cè)的前門西大街校區(qū)是由七個校名的三所學校演繹發(fā)展而來的。

                 

          (一)山東中發(fā)展而來的北京三十中

          北京三十中前身是清代山東籍人士為赴京趕考的山東舉人提供食宿之地而創(chuàng)辦的山東會館,190564日,受戊戌變法的影響更名為齊魯學堂,正式開始了學校的歷史。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國政府通令將舊式學堂改為學校,齊魯學堂正式改為京師私立山東中學校,簡稱山東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山東中學雖是私立學校,但社會聲譽很好,學生勤奮刻苦、心系祖國,積極投身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yè),他們正直做人,服務社會,其中也不乏佼佼者成為黨和國家的棟梁。我軍的高級將領(lǐng)丹增晉美;《北京晚報》記者部主任馬道;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博士胡梅;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經(jīng)理李曉鵬;北京市三八紅旗手獲得者楊淑雅;獲得中國青年衛(wèi)士稱號的黃璇等。 
            1952年,北京市政府全面接管學校,將京師私立山東中學更名為北京市第三十中學,設初中部和高中部。獲得了新生的學校,在黨的陽光沐浴下,蓬勃發(fā)展,形成了以語文教師、全國勞動模范郎領(lǐng)俊老師為代表的優(yōu)秀教師群體,培養(yǎng)了大批社會主義建設者。

            走進名!本┦161中學

                北校區(qū)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了加強法制建設,培養(yǎng)應用型的中等法律人才,1981年春,三十中學與北京市司法局共同創(chuàng)辦了法律職業(yè)中學,高中部改制為職業(yè)高中。19852月,北京市政府正式批準將北京三十中法律職業(yè)高中定名為北京市司法學校,學制四年 ,職業(yè)中專性質(zhì)。三十中的初中部繼續(xù)保留。 
             學校體制的變革并未影響三十中辦學質(zhì)量的提高。三十中學初中部克服困難,規(guī)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為市、區(qū)重點中學和各類學校輸送了大批優(yōu)秀畢業(yè)生。北京司法學校辦學特色突出,社會知名度高,培養(yǎng)的學生素質(zhì)高、業(yè)務精,畢業(yè)生遍布中央、市、區(qū)政法、執(zhí)法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jīng)濟的發(fā)展,北京三十中步入了學校的布局調(diào)整階段。2000年,經(jīng)西城區(qū)教育局決定,北京司法學校轉(zhuǎn)入北京實用美術(shù)職業(yè)學校,初中部并入北京市重點中學北京一六一中學,成為初中部學生的樂園。

           

          (二)北京市第六中學

          北京市第六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望高的老校。的前身是1923在西安門大街附近創(chuàng)立的私立華北大學附屬中學,創(chuàng)辦人是姜紹祖。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教育革命先驅(qū)、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為學校的首任校長。當時只有一個初中班,學生20余人,都是男生。1926年改稱華北中學。1927年改為四二制,即初中四年,高中二年。1929年遷入南長街宴樂胡同。1933年改為三三制,即初中、高中各三年,已經(jīng)和現(xiàn)在的完全中學學制相同。1937七七事變,北平淪陷,1940年,日偽當局改私立華北中學市立第六中學,只收男生,從此成為男六中。

          男六中是北平非常有名望的學校,因為每年都有較多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等著名大學。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六中逐步發(fā)展成為一所朝氣蓬勃的社會主義新型學校。19619月,北京市教育局對原重點學校做了調(diào)整,北京六中仍位列市重點校行列。不幸的是1964年,黨閥康生直接插手,確定六中為四清運動中全國唯一的一所中學試點單位,被扣上天安門旁的白色據(jù)點、國民黨支部等罪名,隨之而來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更使六中蒙受了巨大災難。那時發(fā)生在六中校園里的觸目驚心的慘劇令人不堪回首。

          1968年,六中開始招收女生,結(jié)束了男子中學的歷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逐步形成了一個團結(jié)、實干、堅持改革的領(lǐng)導班子和一支業(yè)務扎實、作風嚴謹、教書育人的教師隊伍。學校遵循嚴謹、求實、團結(jié)、進取的校訓,既重視優(yōu)良傳統(tǒng),又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既重視課堂教學,又重視課外活動,形成了學習刻苦、作風樸素、全面發(fā)展的好校風,很快就在社會上恢復了良好的聲譽。這是因為六中具有一大批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六中的五老”——數(shù)學教師李觀博、徐春茂,英語教師陳乃甲、張少巖、語文教師邢翰臣,在北京教育界都鼎鼎有名。其中李觀博先生是當時北京極少數(shù)的特級教師之一,是北京市的勞動模范,他領(lǐng)導的六中數(shù)學教研組堪稱北京中學領(lǐng)域實力最強。

           

          走進名校——北京市161中學 

          前庭院

           

          1954年到1975年,學校的排球隊獲得北京市、全國中學系統(tǒng)聯(lián)賽的九次冠軍,其中還有組建時間不長的女子隊的光輝紀錄。因此學校曾被全國體委指定為排球傳統(tǒng)校和訓練基地,六中排球隊曾獲全國少年組冠軍,為我國體育界輸送了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  

          1999年,隨著西城區(qū)教育資源的重新優(yōu)化整合,北京市第六中學和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合并為北京市長安中學。 

          建校70余年的歷史中,北京六中為國家培養(yǎng)了兩萬余名合格畢業(yè)生,其中包括外國學生、少數(shù)民族學生。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原人大副委員長胡啟立,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李蒙,歷史學家閻崇年,著名相聲藝術(shù)家侯耀文,人藝演員藍蔭海等等都是從六中的校園走出的佼佼者!  

          在北京六中讀過書的學生對母校有著深厚的感情。1955157名青年從母校畢業(yè)后,有十幾名同學出國留學,多名同學考入北大、清華等高等學府。高中丙班的趙克功后來走上了科學的道路,曾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還作為首席科學家被歐洲邀請承擔納米絕對測量工作,高中甲班的劉永曾后來當上了《中國教育報》副總編。此外還有的同學成了外交家、建筑師、特級教師……離開六中50年,當年同窗讀書的學友如今各奔東西,遍及全國各地,不少人杳無音信。為了舉辦1952屆初中和1955屆高中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同學聚會,幾名老同學承擔了這項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1952年初中畢業(yè)的謝興武是負責尋找老校友的主力。他利用自己在鐵路工作的這點兒便利,一個人坐著火車跑遍了全國。他說:除了新疆、西藏、臺灣沒去,其他省基本上我都去了。找大伙兒就跟考古似的,但凡有點兒蛛絲馬跡就得抓住不放,公安局、派出所、單位的人事處,打電話、查資料,終于把大家的情況都摸清了。謝老談起這段經(jīng)歷,還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 

          其實,還有不少畢業(yè)于北京六中的校友正在以呼吁恢復原校名的方式,表達對母校的深情。令人欣喜的是這樣的呼吁即將變成現(xiàn)實了: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政府已經(jīng)決定恢復北京六中的校名和建制。

           

          融入北京一六一中學的幾所北京老校(下)

                      閃世昌

          (三)從藝文中學到北京二十八中的變遷

          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學的前身是北京藝文學校,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先驅(qū)高仁山先生在1925年聯(lián)合京城幾所著名大學的名流教授創(chuàng)辦的,高仁山為首任校長。

          高仁山18949月出生于江蘇省江陰縣一個書香世家。17歲時隨在鐵路局工作的父親遷居天津,就讀于南開中學。1917年春天自費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專攻文科。在日本求學期間,與童冠賢、馬洗凡、于樹德、周恩來等人參與組織了以天津南開學校校友及天津法政學校校友為主體的新中學會。為實現(xiàn)教育救國的理想,留學日本的高仁山制定了五步計劃。第一步,調(diào)查中國東北三省、河北、山東等7省的教育與實業(yè)的關(guān)系;第二步,赴美國學習教育,再考察英、美、德等國教育狀況,然后回國實踐;第三步,在本國實踐的基礎上赴歐美進行研究,吸收各國合理的教育思想;第四步,回國調(diào)查西北與云南的實況;第五步,創(chuàng)議中國的新教育制度。隨著五步計劃的逐步落實,他于1922年底從歐美回國,出任北京大學教育系教授。19256月,高仁山聯(lián)合新中學會的會友以及北京政學兩界的著名人士創(chuàng)辦北京藝文中學。

          藝文中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參加過各種革命活動和游行,1926318日,藝文中學教務長顧淑型,帶領(lǐng)未成年的中學生參加由國共兩黨聯(lián)合組織的大規(guī)模示威游行活動。下午一時左右,執(zhí)政府衛(wèi)隊開槍鎮(zhèn)壓,造成打死47人,打傷100多人的三一八慘案。藝文中學女學生陳時芬在慘案中當場犧牲,顧淑型本人也受了輕傷。第二天,高仁山校長即與國立九校教職員代表蔣夢麟、馬名海等人,在國立藝術(shù)?茖W校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向政府當局辦理交涉事宜。
              1927428日,李大釗等20名國共兩黨高層人士,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下的北京政府處以絞刑。中共地下黨組織隨后在北京建立北方最高統(tǒng)戰(zhàn)組織北方國民黨左派大聯(lián)盟,高仁山任該聯(lián)盟主席。當時有朋友邀請高仁山出任河南中州大學校長,他始終不愿離開北京:我既許身教育,志在救國,就不能畏懼任何艱險。” 陳翰笙當時也勸告高仁山離開北京,高仁山回答說:我在北大、師大任教,藝文中學我又是校長,還得照應,怎能一走了之。同年 928日,奉系軍閥張作霖以加入政黨、散發(fā)傳單、有反對現(xiàn)政府之嫌疑等多項罪名,將高仁山逮捕,先后關(guān)押在北京偵緝處、警察廳、軍事部、陸軍部等處。129日,高仁山在寫給妻子陶曾谷的家書中表示:自被捕之日起,身處囹圄之中,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生三十四載,以十六年之光陰從事教育研究,以所學所知,未能有裨于社會國家,茍以圄長逝,誠死亦不瞑矣。我之全部教育計劃,因此夭折,思之殊可惜也。……我如坐罪而死,望你將此信轉(zhuǎn)告教育界諸友,暨予之學生,得知予之心志,或可完成一部分之希望。其對國民教育的癡誠傾入于字里行間,溢于言表。
              1928125日,高仁山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槍殺于北京天橋。高君態(tài)度從容,面無懼色,并向路旁觀眾說:給我個好兒吧,于是眾人立即高呼好! 消息傳來,他的學生們冒著生命危險與他的家人、親友一道,將他的遺體安葬在北京西山臥佛寺東面的東溝村。

          高仁山追悼會,是以國民黨南京政府的首都教育界名義舉行的,當時正值國民政府大學院在南京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據(jù)上!睹駠請蟆穲蟮溃菏锥寄暇┑慕逃,于524日在中央大學體育館舉行在北京被殺害的教育家高仁山教授追悼會,到會各界人士500余人。追悼會由蔡元培主持,趙廼傳(述庭)報告高仁山為國犧牲事略,陶知行、楊杏佛及北京藝文中學代表相繼演說,末由高仁山的夫人陶曾谷答詞。

          高仁山被捕之后,奉系軍閥以藝文中學是赤化窩巢的罪名,將設在北京東城燈市口大街72號的這所私立學校強行封閉,部分學生被迫轉(zhuǎn)到天津南開中學。后經(jīng)該校師生多方爭取,1928915日租賃西城府前街的清代升平署重新開學。1929年冬,藝文中學為緬懷老校長的業(yè)績,在新校舍內(nèi)創(chuàng)辦仁山圖書館1931年,該校師生又刻碑紀念高仁山,碑文采用的是他生前常說也最能夠體現(xiàn)他大無畏的英雄本色的一句話:身世悲壯,一絲不掛,無瞻前顧后之憂,乃能言救國,做救國事業(yè)。” 

          藝文中學還是一個研究和實驗中等教育的學校,高仁山創(chuàng)辦之時即采取道爾頓制教學原則,即少灌輸、多自學,發(fā)揮智力特長、發(fā)展個性,在其他學校都實行班級授課制的時候,藝文學校就倡導自學輔導制,讓學生可以較大幅度地支配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仁山先生革命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引領(lǐng)下,藝文中學為祖國培育了許多優(yōu)秀兒女,造就了大批有志之士。 
            1951年,藝文學校更名為北京市私立藝文中學。1952年,藝文中學由國家接管,命名為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學。1962年,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在市教育局長韓作黎陪同下到二十八中視察,學校確定為吳晗副市長試點學校,并贈送大量圖書給全校師生。1962—1966期間,北京二十八中由于學校管理科學,教師隊伍水平較高,連續(xù)幾年高考成績顯著提高,受到市教育局的表揚和重視。 
            在此后的各個發(fā)展時期中,學校一方面繼承發(fā)揚了過去的治學傳統(tǒng)和良好的校風、學風,一方面又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全日制中學。學校建立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德育教育體系,努力使愛祖國、愛集體、勤奮學習、遵紀守法、最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在校內(nèi)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秩序和學習風氣,建立起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和氛圍。在教學方面,不僅引導學生要學會知識,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會學知識;不僅強調(diào)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多年來學生的學習基礎扎實、能力較強、分化較小、成績提高顯著。 

          走進名!本┦161中學 

          知行亭


             學校擁有一只以愛國志士梅貽瑞先生、著名物理學家于光遠、特級教師陳毓秀老師為代表的優(yōu)秀教師團隊,70余年來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合格畢業(yè)生。人民藝術(shù)家、革命烈士王大化(又名端木炎),原北京市市委副書記劉仁,原北京市政法委書記黎光、原中日友好協(xié)會會長張香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張榕明、法學界泰斗江平,著名軍旅作家蘇策都曾在校就讀。 
             1999年,隨著西城區(qū)教育資源的重新優(yōu)化整合,一墻之隔的第六中學和第二十八中合并為北京市長安中學。整合了兩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形成了一所規(guī)模較大、具有較高辦學標準的完全中學。200091日,時任北京市市長劉淇同志(原北京六中畢業(yè)生)到長安中學參加了開學典禮,并參觀了古老的升平署戲樓和學校典雅的環(huán)境。 
             北京市長安中學是國家體育總局獨輪車運動培訓指導中心;北京市棋類(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定點學校;北京市青少年書法教育基地。此外,學校還建有學生管樂團,聘請專家指導,每年有多名學生通過等級考試。學校重視對外交流,每年都接待數(shù)批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學生來學校訪問交流,每年組織學生出國見學。2004年夏,新校舍改建完成,形成了一所仿古風格的花園式校園,建成之初就被評為北京市花園式單位。 
             2004年,西城區(qū)教育布局再次調(diào)整,將長安中學并入市重點中學北京一六一中學。 

           

           

                     2012成人教育系列活動:站出來,讓祖國挑選!

                        ——學校為高三學生舉行成人教育系列活動

           

                     走進名!本┦161中學

                       丁大偉校長(第二排右起第一人)和高三年級同學在天安門觀禮臺上

           

                  201231日是161中學2012屆高三學生集體進入18歲成人行列的重要日子。學校在這一天為同學們舉行了一系列成人教育活動。
                
          清晨,高三年級的同學們整齊地站在天安門觀禮臺上,參加隆重的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 隨后同學們拜訪了國旗護衛(wèi)隊駐地、參觀了國旗護衛(wèi)隊榮譽室并登上了天安門城樓。
                 10
          時整高三年級的全體師生和學生家長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隆重熱烈的成人儀式。
                
          學校為同學們精心準備了三份意義深遠的禮物:
                
          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鞭策同學們勇于承擔社會道義、做優(yōu)秀公民;
                
          一支刻有江山多嬌,英才輩出字樣的鋼筆,浸漬著學校的深切期待;
                
          一本精心設計的成人紀念冊,幫助同學們見證和記錄這意義非凡的時刻!
                
          儀式上,學生接受學校的禮物、閱讀家信,進行成人宣誓,向家長和老師敬感恩禮。
                
          丁大偉校長、家長代表和教師代表分別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激勵同學們:站出來,讓祖國挑選!
                
          (節(jié)選自161中學網(wǎng)站)

           

                         

          站出來,讓祖國挑選

          ——現(xiàn)代語體藏頭詩一首即席于中山公園音樂堂

           

                                      閃世昌

          在共和國最年輕公民的起跑線

          類拔萃的誓愿變得金燦燦,沉甸甸

          18個春秋方方面面的關(guān)愛

          我們汲取了步入成年之旅再奮進的營養(yǎng)之源

          輩創(chuàng)建在紫禁城西側(cè)的百年老校

          門長安街上的杏壇

          起了含金量越來越高的輸送人才的重擔

          161中就預示著又一代莘莘學子更成功的登攀

           

                               201231

           

           

                  

          中華文教網(wǎng)手機版
          ? 中華文教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中華文教網(wǎng)簡介 投稿指南 聯(lián)系我們 tags 版權(quán)聲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