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縣師范附屬小學 張曉惠
七月的北方,酷暑難耐,但2011的七月我的感受卻是“微風拂面、沁人心脾”。因為就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作為學校的骨干教師代表參加了暑期小學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學習,有幸聆聽了語文特級教師趙景瑞老師的精彩報告,讓我感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厥资嗄甑慕虒W生涯,不禁對課堂教學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課堂融“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隧道,所以在備課的時候就要根據教學目標找準“入口”和“出口”。要備好一節(jié)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更要“創(chuàng)新”。
一、備好“昨天”—備好教材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材,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我們手中的教材是由許多專家學者經過精心策劃編寫出來的,是需要有各方面的目標達成的。如何把這些目標落實在每一節(jié)課中,筆者認為讀懂教材是第一步,而只是自己讀懂教材也不一定能備好課。記得我剛參加工作上《小池》一課,古詩里的“泉眼”一詞的解釋為“流出泉眼的洞穴”。而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村里有一眼泉,全村的人吃的就是泉眼流出的水。基于這樣的生活經驗,我認為這個詞很好理解。所以備課的時候也沒有多加準備,上課時根據教參的解釋和自己的理解,胸有成竹地介紹起來。本來以為學生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可是任憑我口干舌燥,用手勢比劃,學生都沒有什么反應。很顯然,他們沒有理解。此時,我才恍然大悟:今天的孩子們只知道水是從水管里流出來的,那種自然的“泉”很多同學都沒有見過。于是,我先講了其他的內容,課下和其他老師討論、查資料,做成課件,給學生做介紹,并結合古詩講解。他們終于明白了這里的“泉眼”的意思。此刻,也更加感受到,自己理解了教材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和生活經驗,來確定備課的重難點。
二、備好“今天”—備好學生
支玉恒老師說過“不但要備課,而且要背課,不是背課文,是‘背’課程。這樣,在課堂上才不會總是關注教案,而是關注學生,隨時調控,舒卷有余。”所以如何讓學生把昨天的教材掌握好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做到有的放矢。
三、備好“明天”—備好創(chuàng)新
今天的課堂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昨天編寫的教材內容的同時對明天的信息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師備好“今天”的同時滲透對“明天”的創(chuàng)新教育。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三天的學習雖然短暫,但是給了我很多啟發(fā),也讓我有動力、有方向去思考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我將會更加熱愛教育事業(yè),爭取在講臺上站得更穩(wěn),更精彩,讓自己和孩子們一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