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豐惠鎮(zhèn)中心小學 何根娣
教師的教學風格是不可教的, 它是教師在教學自由的狀態(tài)下從模仿到獨立探索, 再到獨特性出現(xiàn), 最后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如何打造各具特色的教師風格呢?本人認為,教師風格的形成就如一棵幼苗的茁壯成長,除了自身潛質(zhì)之外,還需要土壤、陽光和雨露。
首先,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土壤”。教師所在的學校有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如,學校提供良好的學習、工作氛圍,教師之間融洽、和諧,學校領(lǐng)導以人為本管理治校,工作上民主、待人和善、知人善用等,學校政策的導向、激勵與推動,能促使教師良好風格的形成。
其次,需要溫暖的“陽光”。這“陽光”來自外界提供的如展示、亮相等顯露自己教學風格的“機會”。學校有各種展示教師個人教學魅力的平臺,如公開課展示、青年教師匯報課、師徒結(jié)對交流活動等活動,把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推上前臺。當然教師自己必須抓住“陽光”,好好珍惜每一次展示自己風格的機會、虛心好學,善于反思與改進。
第三,需要“雨露”的滋養(yǎng)。這“雨露”,包括領(lǐng)導的器重、專家或名師的指引,同伴同行的幫助和賞識。各類教師的教學風格和個性不同,每個教師都有獨一無二的內(nèi)在品質(zhì)。有的和風細雨,輕言慢語、娓娓道來;有的急風驟雨,富于情感, 講課跌宕起伏、峰回路轉(zhuǎn); 有的幽默風趣、詼諧機智;有嚴謹莊重、規(guī)范有序等等。有人認為是你是一名有潛質(zhì)的教師,有人卻認為缺少很多素養(yǎng),不夠優(yōu)秀。所以在形成過程中必須有“名家”給予提點,專家助力。
第四,風格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不懈努力和不斷自省。教師自己必須清楚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要揚長克短,展示自己最富有實力的一面,不斷形成自己的風格。然而,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自身需要不斷的努力,平時要善于學習,學習教學技術(shù)、教學理論等;面對問題或挫折要勤于思考,客觀面對;要勇于創(chuàng)新,順應(yīng)社會進步與教育理念的更新,穩(wěn)中求變, 不斷超越自我、形成風格、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