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學校教學管理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分數(shù)管理改為等級管理,教學活動起了深刻的變化,那么,在新的教學管理制度下的教師行為又應是如何呢?
一 教學運轉,重在尊重
1.語言。語言的表達要以尊重、贊賞學生為主。
2.動作。教師的教學動作是隨著教學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只要教師的動作符合教學活動的需要,就應該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使用。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始終如一地展現(xiàn)勃勃生機。
3.教法。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狀況而確定教學方法,就是同一課題也往往由于教師不同而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
4.流程。原先教案確定之后,教學流程就隨之而定。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而隨機應變,活動方式和教學流程即可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學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應用知識,主動拓展知識。雖然教學流程改變了,但教學目標卻更圓滿地實現(xiàn)了。
二 尋找童心,愛護學生
1.要愛護學生。我們要做教育領域里的環(huán)保主義者。當然這種愛不是縱容和遷就學生,是通過愛讓學生接受“真善美”,摒棄“假丑惡”,這就是育人。
2.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既是形成童心的前提,也是獲得童心的必然結果,你理解了孩子,就會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會對他們心中的困惑及時進行疏導。
三 贊賞評價,激發(fā)自信
1.口頭評價?陬^評價一般是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提問、解答、質疑等往往是多角度的,且對錯交替。由此,教師評價學生也要因人而異,以多角度去評價學生。
2.落筆評價。落筆評價通常是指對作業(yè)和測試的評價,評價時要針對學生的成長來落筆。如果要落“合格”或“不合格”的等級,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閃光點在等級旁邊寫一兩句激勵的語言,給學生以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就能在溫馨、和諧的評價中得到自信。只要學生堅信自己“我要學,我能學,我真棒”。那么,我們新課程教學將會在不斷地探究中得到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
四 展開教研,創(chuàng)新活動
而今,新課程的教研活動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自主性、民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此教師的教學觀就不是單一的課程傳遞和執(zhí)行的過程,而是多項的、互動的教學活動。為此,教學管理中依據(jù)新課程開展教研活動已成為教學發(fā)展的生命線。
在教研活動中,教師是主人,各教研組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根據(jù)自主、合作、探究、延伸、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等方式方法定出研究課題。在課題研究中,教師既是實驗者又是創(chuàng)造者。群策群力,各抒己見,不斷總結,不斷提高,使新課程的實施一步一步地走上正軌。再加上實驗課、匯報課、同題交流課等課堂活動交替探討,這就賦予每個教師展示才能的機會,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教研活動的平臺!
五 加強進修,提高素質
教師要學生全面發(fā)展,首先自己要全面發(fā)展。除了參加自考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根據(jù)教材的需要對自己的業(yè)務精益求精,把自己培訓成為高素質且有一技之長的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尊重學生、贊賞學生、幫助學生、引導學生,這樣學生的多向能力就會不斷生成、不斷組合、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