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課的設計理念
2011版課程標準中指出:“初中體育要注重運動技術的學習和應用,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比賽,逐步增強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能力、安全從事運動的能力,加深對體育運動的理解!
本課依據(jù)這個理論,以初中《體育與健身》課程中籃球運動為載體,積極貫徹“健康第一”和“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課改理念,強調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情景,讓他們去體驗;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去思考;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去施展,給學生一個目標,讓他們去追求。教師由管理者轉為參與者,由控制者轉為幫助者,由主導者轉為引導者。
二、過程介紹及淺析
本課教材內容為行進間運球,主要學習內容為原地和行進間運球練習;@球運動這個項目對學生的身體、心理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其技術要求比較高,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本課授課對象為初中七年級學生, 學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籃球運動興趣不大,但通過前面2次
課的學習得到很大改善。教學上遵循體育一般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合理采用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以直觀結合誘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從觀看、模仿、配合(教師的示范與講解)到學生的自主練習與合作學習,同時逐漸增加練習的難度。組織方面主要采用小群體分組練習形式,加上教師的共同參與,提倡互助互學。在學習過程中,穿插學生的示范和教師的示范講解,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說明改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為增強課堂愉悅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在課的開始部分利用游戲進行集中注意力練習及專項準備活動,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進入本課的學習。
2、復習導入,進行技術學習
第一階段:通過教師示范,學生復習原地運球的技術動作,并在教師的鼓勵下嘗試行進間運球技術,力爭做到走動中不丟球。
第二階段:通過教師完整行進間運球的示范,學生通過練習強化。
第三階段:通過輔助練習和能力分組練習進一步改正學生的技術動作。
第四階段:展現(xiàn)風采,通過3--5位同學一組的展示,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
第五階段: 通過師生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觀察學生行進間運球的節(jié)奏,哪里沒有掌握和需要改進,這也是我下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3、穩(wěn)定情緒,恢復身心
學生圍著老師,聽著悠揚的音樂進行簡單有效的放松活動,使學生充分達到身心放松。
三、總結分析
1、教師利用創(chuàng)設的情景進行授課,學生樂于接受,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能夠在課堂中得以落實。
2、學生喜歡在虛構的情景中展現(xiàn)自我,使他們在課堂上成為主體,成為參與鍛煉的主角。發(fā)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活躍的氣氛中順利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逐漸掌握行進間運球的基本技術。
3、學生喜歡競爭,在拓展游戲比賽中,相互競爭、相互合作,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伙伴關系。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逐漸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外國語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