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一項重要目標。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筆者在多年的政治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有助于培養(yǎng)辯證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運用興趣示例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jù)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把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原理運用事例、故事、音像,乃至名言、謎語等教學媒介展示出來,以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把我講的材料與課文中的原理聯(lián)系起來思考,觸類旁通便很自然地理解了相關的原理,并且能夠運用這個原理來說明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如在講授哲學《合理想像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課時,我們可以選取以曹沖稱象的故事為情景,分別就不同主體對象的不同思維進行剖析,在與同學們的討論中,一方面采用大家都熟悉而且感興趣的故事,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就曹沖稱象中所包含非常難能可貴的化整為零思想。讓學生討論出現(xiàn)曹沖稱象之所以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思維原因。辯證思維不僅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關鍵性突破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且在整個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中都有不容忽視的指導作用。
二、引入激勵競爭機制
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強化刺激認知手段,設置辯論、課堂討論等適度緊張的課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動手能力都得到鍛煉強化。在辯論課上,我完全給予學生平等、信任、尊重,學生就會在這樣的氛圍中大膽探索、暢所欲言。使學生的思維向新的深度和廣度發(fā)展。比如:在學習文化生活中《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時,讓學生先自主預習,然后針對近幾年我國青少年熱衷于過“洋節(jié)”的現(xiàn)象,組織同學們進行了一次辯論賽,正方主張“抵制洋節(jié)”,反方主張“引進洋節(jié)”。首先根據(jù)觀點立場確定兩方的組員,在學生的推薦下,選出兩方的組長,由組長組織組員分工查找知識點作為論據(jù)。然后通過辯論賽雙方各陳述其論據(jù)。這樣,學生不僅能理清這幾個知識點:如文化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本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達。而且在辯論中改變了學生“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要學會從兩點去看問題,從而使自己的辨證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擴展學生思維深度
在講授量變和質變時,我選用了《田忌賽馬》的故事講完故事。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基本形式有兩種:第一,由于事物在數(shù)量上的增減,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規(guī)模等方面的變化引起質變;第二,數(shù)量不變,構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方式和結構上的變化也會引起質變。故事中,同是三匹優(yōu)、中、差馬的比賽,但由于指導者,馬匹出場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比賽方案,進而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正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體現(xiàn),這種質變,也是制度創(chuàng)新、體制創(chuàng)新。可見,運用材料設問,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
(作者單位:山西省翼城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