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苑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和書面交際能力的重要任務,在高考中的位置更是不容忽視。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尺,它也是最能影響學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的語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學理應是最受重視最能見效的教學。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在現(xiàn)實的語文教學中,有太多的作文教學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個花架子;有太多的學生怕寫作文,一提作文就頭疼;有太多的學生作文缺乏個性,人云亦云。要改變此現(xiàn)狀,提高中學作文教學質(zhì)量,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力。
在作文課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學生,其中包括一些語文基礎(chǔ)不錯的學生嘆息:“作文難寫!边@些學生為了完成作文任務,有時候不得不閉門造車“制造”文章。明顯地,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東拉西扯,字里行間缺乏真摯的情感,沒有感染力,讓人看起來味如嚼蠟。事實上,幾乎每一名學生學習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是一部讀不完的書,只不過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缺乏感悟。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力。所謂“感悟力”就是獲得感悟的能力。感,即是感知,感受。悟,即是領(lǐng)悟,頓悟。也就是學習者通過對情感、事物、行為的內(nèi)省體察有所感觸,從而悟出某種可以言說或不能言說的情感、思想、知識等!案形颉弊钪饕獜娬{(diào)的是“自悟、頓悟”。因此,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信,讓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為他們提供“自悟”的外部條件,加強“童心”教育,讓他們樂于“自悟”。教育學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寫作不一定要尋找大事情,有時生活中的一個片斷、一件小事、一些細節(jié)就足以寫出一篇好文章。
二、打消學生寫作的畏懼心理,不拘一格。
1、作文教學必須讓學生學會把生活自然融入作文。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弊魑慕虒W考慮到讓學生學會把生活融入作文是做好教學必要的步驟。《課標》為我們指明了將生活導入作文的途徑:指導學生根據(jù)寫作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diào)查,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wǎng)絡、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等。顯然,這里所說的生活,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學生所感覺到了的事情,而主要是指導與其心靈發(fā)生了價值聯(lián)系、激發(fā)其思緒的那部分生活。正如孫紹振先生所說:“所謂生活并不是你所見所聞的一切現(xiàn)象,而是被你的心靈同化了的,成為自己心靈的一部分,與最精彩的體驗聯(lián)系在一起的東西!睋Q言之,只有找到了寫作主體與生活的契合點,才能點燃寫作主體的寫作熱情,才能賦予作文鮮活的生命和鮮明的個性。
2、作文教學應注意讓學生的作文應用于生活。教師應千方百計為學生的作文建立展示的平臺,使學生在生活中?梢姷阶约旱淖魑摹H缭诮淌乙唤窃O(shè)“佳作展示欄”,表揚寫得好或有進步的同學,把優(yōu)秀心作展示出來,在班上誦讀供同學們欣賞、評議,給他們信心和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也可讓每個學生每個月出一張手抄報,把自己積累的作文、日記、讀書筆記等編出來。讓每一組每一星期出一張“組報”,每半個月出一期黑板報,文章都從小組成員中選出來,并定期將所有的手抄報在班級里展出交換閱讀。另外,每天早自習或課前抽幾分鐘按座位(每次兩三位)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文章中最滿意的部分念給大家聽,讓大家互相評賞。還可以進行全班作文互相傳閱、修改及寫評語活動。
讓作文在生活中得以“學以致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用到語文:一個招牌、一條標語、一則廣告……小到請假條,大到法律文件,語文幾乎無處不在。要讓語文恰如其分地發(fā)揮作用,前提就是要學好語文。如在“漫游語文世界”綜合性學習實踐中,可組織學生走上街頭,去搜集廣告語、公司匾額、產(chǎn)品說明書、對聯(lián)、報刊病句、熒屏錯別字等,然后加以篩選、梳理,整理成各種門類的小冊子,還可組織一次活動匯報會,同學們生動、風趣的演講,讓大家都感受到語文實踐的無限樂趣,學生自然也不再覺得學習語文是枯燥的了,對寫作也更有興趣了。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個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校內(nèi)向校外輻射的,張揚個性、充滿快樂的智慧的發(fā)展空間,為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也搭建了作文和生活之間的橋梁,避免了為寫作文而寫作文,使作文真正地活起來,真正地生活化。
三、重視閱讀。
教師還要教育學生重視閱讀,關(guān)注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作文“蓄足”底氣。在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專門做讀書摘抄,摘錄令自己怦然心動的文字,并做批注,寫下自己的感悟和評價。作文和摘抄都是常規(guī)作業(yè),每周收一次。博聞之后,還要強記。名言警句、佳詞麗句、歷史典故了然于胸,自己動筆作文時自然會“游刃有余”。多讀書、讀好書的益處不止在寫作上,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品味也會隨之提高,正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每學期還可用一兩節(jié)課時間,搞一些比賽,如:歇后語、成語故事比賽等,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使他們熱愛寫作,并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四、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歸納一定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文體知識,使學生學會適“材”選“體”,落筆成文。目前,學生寫文章會感到無從寫起或不知道怎么寫的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體知識,缺少“規(guī)矩”。其實任一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們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特點,不同文體的比較教學、交叉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題材性質(zhì),用不同體裁來表現(xiàn),寫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充分利用語文課本上的文章,使學生通過模仿來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教師每拿到一本教材,在最初制定教學計劃時,就應考慮好哪些課文是適合進行寫作教學的,應預先安排是好寫作教學的目標。這樣,在具體的教學時,教者就可以心中有數(shù),在評價課文時,著重在分析作家觀察、發(fā)現(xiàn)、思想、聯(lián)想、選材、構(gòu)思的方法上,講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點,讓學生有法可效。但模仿也有要注意的問題:要求學生模仿范文的取材分析、布局謀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襲,讓學生通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發(fā)揮,最終變?yōu)樽约旱臇|西。學生如能掌握這些知識,教師往后的作文教學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礎(chǔ)。
五、千錘百煉出文章。
唐朝詩人賈島“推敲”的故事啟示我們,在訓練學生寫作技巧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修改文章的能力和積極態(tài)度,讓學生有“推敲”的精神,具備“推敲”的功夫。教師通過開展對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和態(tài)度的評價,讓學生知道“文章不厭百回改”,并從中體驗修改文章的樂趣。還可組織學生互評、互改作文,促進學生的溝通和情感交流,加強彼此間的了解和合作,在寫作技巧上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現(xiàn)代傳媒和出版物,使青少年的生活內(nèi)容更為豐富,思想更為活躍。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和出版物目前還缺乏應有的規(guī)范,良莠不齊。一些不良網(wǎng)頁和出版物將一些故事胡編亂造,歷史人物張冠李戴;不規(guī)范詞語充斥網(wǎng)頁,一些社會丑惡現(xiàn)象和低級趣味的思想情調(diào)在出版物里時有浮現(xiàn)。對于這些現(xiàn)象,我們要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吸取積極有益的東西,消除精神污染和語言垃圾,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文章的健康純潔。
總這,教師應更新觀念,在作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
(作者單位:廣東省五華縣五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