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嚴州中學(梅城校區(qū)) 申屠曉萍
德育管理究其根本是致力于學生健康人格、優(yōu)良品德的養(yǎng)成,以不斷糾正學生行為偏差、提高正確思想導向為主要途徑,落實在日復一日繁瑣細致的班級管理中。在我國現(xiàn)行的學校管理體制中,基本組織結構是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集體。班主任是班級的“法人代表”,對班級進行全面管理,尤其是對學生的德育管理負責。于是乎,在學校管理中便出現(xiàn)了“分工明確”之怪現(xiàn)象:任課教師埋頭教書,一門心思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班主任致力于班級的管理,學生的品德教育。于是乎,班級管理出現(xiàn)了問題,“找班主任去!”學生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找班主任去!”“找班主任”成為上至學校領導,下至學生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這種情形越到高年段越嚴重,高中教學任務緊,學習壓力大,甚至出現(xiàn)任課教師只在課堂上與學生見面的“大學化”現(xiàn)象。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這片天地“失語”了。
在現(xiàn)實的學校管理中,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語”現(xiàn)象非常普遍,并且導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有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教育實踐,試分析“失語”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及后果,淺談一些建議、想法和改進的措施,只能算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對任課教師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借鑒。
一、試析失語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其一,現(xiàn)行的學校教育管理制度是造成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方面失語的客觀因素。
雖然《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明確所有教師均有“教書育人,注意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的職責,但從學校教育實際看,我們采取的是班級授課制,無論是教育法規(guī)還是教育方面的領導層,包括學校領導,更多關注的都是作為班級核心的班主任。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fā)的《中學班主任工作的暫行規(guī)定》明確指出:“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領導者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這一規(guī)定在基層學校得到更為細致的落實,幾乎所有中小學都對班主任有著一套嚴格細致的考核辦法,客觀上將班主任與學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但對于一般的任課教師,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獨立的教育法規(guī)對其進行特殊的定位,而在學校管理中,和任課教師密切相關的是教學成績,教科研水平,一論及學生的德育教育,就往往出現(xiàn)“能管最好,不管只要交給政教處、班主任也就沒什么責任”的情況。從筆者對本市幾所高中的調查情況來看,除了值周以外,一般任課老師沒有明確職責要求介入學生德育管理,對學生德育情況的關注基本由任課教師個人出于教師使命感,自覺、自發(fā)地進行。
其二,家長、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角色定位造成了任課教師在德育管理中的失語。
對學生來說,在學校與之朝夕相處的是班主任,容易“日久生情”,這就有了“敬”;對自己進行最終評定的是班主任,所謂掌握生殺予奪之大權,這就又有了“畏”,相比之下,對任課老師的看法就不那么放在心上;家長也是如此,與任課老師的聯(lián)系往往限于學習。每次開家長會,班主任身旁總是擠滿家長,只有自己孩子某一學科特別薄弱才會找任課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無形中已經對老師的角色做了定位,將任課教師作為學習上的指導者,大大減少了任課教師進行德育管理實踐的機會或可能性,失語現(xiàn)象自然不可避免。
其三,任課教師自我激勵因素的缺失是造成失語現(xiàn)象的心理因素。
任課教師在教育制度、學校管理體制、家長、學生等各因素影響下,其通過參與學生德育管理實現(xiàn)作為學生行為的糾正者、思想的引導者的需要沒有明確途徑去實現(xiàn),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而另一方面,所做的努力得不到積極反饋,作為德育管理者的需要就會失去對行為的激勵作用,而其他形式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如學科教學)會成為最迫切的需要,對相關行為的激勵作用進一步強化,在這種心理因素影響下,任課教師由對德育管理的主動參與到迷惘失落再到消極被動,最終產生失語現(xiàn)象。
二、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中失語的不良后果
首先,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語現(xiàn)象不利于班級管理。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語,意味著班級管理的擔子幾乎都壓在班主任一人身上,以至于出現(xiàn)了“學?梢蝗諢o校長,班級不可一日無班主任”的說法,班主任一旦外出,班級紀律馬上受影響,即便有任課老師代為管理,這種變化也非常明顯。這種情形在薄弱學校、薄弱班級更為普遍,年段越低也越明顯。任課教師德育管理的失語加大了班級管理的不穩(wěn)定性,偶然性,學生問題的發(fā)現(xiàn)、分析、引導、解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的能力水平與使命意識,一旦這一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班級管理就會陷入無效、無序的困境。
其次,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語也不利于教師的成長。培養(yǎng)有健全人格、優(yōu)良品德,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是教師的神圣職責,學生是教師的價值體現(xiàn),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者,正確思想的引路者——經過師范學院的嚴格培養(yǎng),教師在剛踏上教學崗位時普遍具有這種強烈的角色歸屬感,他們努力承擔這些角色,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進行反思、調整,希望得到學生、同事和學校領導的認可、接納,并有成功的教育教學表現(xiàn)。
再次,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中失語同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有特色而又非常關鍵的時期,他們的認識能力、水平還是不高的,他們的個性傾向也還不穩(wěn)定,世界觀、人生觀漸趨成型,正是最需要迫切需要人生引路人的時候,而教師對其的關懷和指導尤為重要。但學生問題又呈現(xiàn)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尤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問題層出不窮:如紛繁多變的社會價值評判。同時,中學生具有閉鎖性心理和自尊心理特點,以情感為交流的前提,就是容易對同齡、同性別的人,特別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任課教師在學生德育管理中的失語,如同在教師和學生間設置了一道屏障,老師沒有主動關注意識,學生也會認為學習之外的事找任課老師不合適。有些學生還會產生這樣的意識:只要不在班主任面前違反紀律就行,被任課老師發(fā)現(xiàn)無所謂,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危害可想而知。
三、構建平臺,尋求途徑,扭轉任課教師德育管理失語的策略
任課教師在學校德育管理這片天地真的難有所為嗎?通過幾年的任課教師經歷,筆者認為,只要多方努力,多加探索,不僅能有所為,而且大有所為。
1、從學校管理層面,應該為任課教師積極搭建參與德育管理的平臺,但要注意具體、細化、落到實處。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首先要轉變觀念,充分重視任課教師德育管理上的可為性,要在對教師的師德培訓中強化德育實踐意識,幫助任課教師充分認識失語現(xiàn)象的嚴重后果,提高教師作為育人的全面意識,自覺意識;提供參與學生德育管理的多種思路、方法,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
學校在制定相關規(guī)章制度,確定各項具體的學校管理細則時,要充分體現(xiàn)任課教師的管理職能,突出可行性,可以操作,可以考核!團體規(guī)定論”認為群體所具有的公約、規(guī)章、準則等可以有效改變人們的態(tài)度。細化的制度能對教師的德育實踐提供理論的支持。事實上許多學校問題不在于缺少對任課教師提出德育要求的規(guī)章制度,而在于缺少具體可行的并且是能得到有效反饋的細則。
2、從任課教師層面,要轉變觀念,強化德育管理者的角色意識,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樹立信心。
任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思想修養(yǎng),用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教育思想激勵自己;要以“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使命要求自己,經常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管理意識,;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要充分認識失語現(xiàn)象的嚴重后果,不能僅僅著眼于自己的學科教學,要改變那種“只要我把課上好了,學生成績上去了,也就盡了我的責任了”的想法;改變那種對學生思想問題覺得管不了或者不必管的意識;改變那種對學生的行為偏差,課堂上還會糾正,如果是課后察覺的就告知班主任或干脆置之不理的做法。事實上,如果教師僅僅關注學生的學業(yè),與學生缺少思想交流,往往會對教學形成負面的影響。因為學生往往是愛其師而樂其學,并且有些時候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某種看似學習上的問題,實則根源在其思想,老師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單從學習角度采取措施,花了很大精力也許還是于事無補,反而造成教師的焦躁心理。
任課教師要充分認識自身優(yōu)勢,樹立信心,滿懷激情開展教育工作。任課教師盡管和學生接觸時間短,接觸機會少,在學校里也不是學生的“第一監(jiān)護人”,和班主任相較在德育管理上似乎是先天不足,處于劣勢。再加上教育實踐中家長、學生的消極反饋,很多老師就喪失了信心,對自身的優(yōu)勢認識不到或認識不足,錯失了參與德育管理的大好時機。任課教師往往具有以下優(yōu)勢:
學科教育的優(yōu)勢。教師所具有的學科優(yōu)勢,使他們容易憑借自身淵博的學識走進學生的心中,成為學生的偶像。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些這樣的老師:他們在所任教的這門學科方面學識淵博,他們的課堂總是那么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為學生插上了遨游知識殿堂的翅膀;有的數(shù)學教師就被學生視為“數(shù)學王子”,有的語文教師被學生譽為“文學女神”,有的生物教師被學生稱為“達爾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這些老師在學生思想、生活方面能加以關注,對學生的說服力往往很強,尤其是對于一些個性比較強的學生,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任課教師有非班主任的優(yōu)勢。事實上,學生對班主任一般都有一種戒備心理,甚至是畏懼心理,因為班主任對他們有直接的評價權、決定權。而在學生對任課教師處于無戒備的心態(tài)時,任課教師比班主任更容易接近學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好感,更容易關注到學生細微的變化。而且,由于班主任評價帶有的利害關系,學生往往更易掩飾自己認為不好的一面,尤其是一些隱性的思想認識問題,而對任課老師就不是這樣,學生更容易將任課教師放在平等的位置進行交流。
3、從自己任教的班級做起,腳踏實地,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途徑和學生多接觸,多交流,走入他們的內心,努力轉變失語狀況。
首先是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可能存在的教育空白或薄弱環(huán)節(jié),找準切入點。我所教的班級班主任都是男老師,學生在初高中的時候,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會出現(xiàn)許多的困惑與莫名的不安,,還會出現(xiàn)一些莫名的騷動與煩惱。尤其是女生會面臨更多的生理心理問題,她們需要有人貼心的指導幫助,而男老師顯然是不能勝任的。
充分利用和學生接觸的機會,積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自從不當班主任后,我一直通過“課前5分鐘”的方式創(chuàng)造和學生進行學習之外交流的機會。一個星期,我至少保證2/3的課提早5分鐘來教室,來到教室的目的就是和同學們聊天,聊什么都可以,開始往往只有一些比較活躍的學生和我聊天,慢慢的其他同學也會湊過來,從這種隨意的聊天中我理解了學生平時在關注什么,對問題是怎么認識的,他們最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學生也慢慢和我親近起來。平時只要有機會,我也會到寢室去看看。我第一次到學生寢室的時候,她們很意外,但很快就熱情地招呼我,拿出零食請我吃。我和她們聊生活情況,看得出她們也很樂意和我說。前段時間高三要去市一院高考體檢,晚自習后我來到任教班級的女生寢室做進一步的提醒,同學們看到我,有的說:“我就知道老師你會來!庇械恼f:“老師你帶我們去吧,萬一體檢有問題你可以告訴我們怎么做呀!”短短的幾句話,卻讓我心中充滿暖意,這是同學們對我的信任,是最珍貴的。滴水也能成河,只要從點點滴滴做起,集腋成裘,任課老師和學生還是有很多的接觸機會,德育管理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教師集體是靠集體的智慧、思想和創(chuàng)造建立起來的”。 團結奮進的教師團隊是教育教學高效的保證,任課教師在德育管理上的失語無疑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扭轉并最終消除失語現(xiàn)象有待教育領域方方面面的重視,努力,更有待于任課教師自身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