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諸城市桃林鎮(zhèn)桃林初中 楊得花
英語課程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學習語言知識,而是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各方面的交際。而英語中、高考的目的,也是考察學生運用英語的情況。要使學生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并使知識進一步轉(zhuǎn)化為能力,是英語成為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交際工具。要達到該目標,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要注意運用科學而有效的方法。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一學生入學后,對英語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并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給班上的每個學生起個英語名字,在英語課提問或回答問題時,就叫學生的英語名字。同學之間交流也互相叫英語名字,這樣在英語課堂上就創(chuàng)造出一種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
二、多讀多做
對于英語這門學科來說,讀則有語感,做則有經(jīng)驗,正所謂熟能生巧。如句子“It is hard to study English”。如果要讓學生填出“to”這個詞,對于熟悉語法的學生來說,就是利用動詞不定式:“to+動詞原形”這種結(jié)構(gòu)來填,但是那些不太愛聽課的學生來說,要想填出這個詞,就需要有一定的語感,因為句中的“to”沒有實在的意義,要填出這個詞,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平時的多讀而得出的一種順口的感覺,知道句中必須帶有一個“to”才使得句子好讀通順。多做就是要記住做題的方法,簡單地說記住轉(zhuǎn)了幾個彎,怎樣轉(zhuǎn)的一意的字就是一個字,而英語中一意的詞卻有幾種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感覺”的英語為“feel”、“feels”、“feeling”、“felt”四種形式。想要做對一道英語題,首先要知道怎么做,即怎么“轉(zhuǎn)彎”,然后要看怎樣變化單詞的形才能符合句意。拿到一個題,不是使得句子通句意對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要看怎樣才能符合句子的時態(tài)和數(shù)的變化。多做就是讓學生有一種多“轉(zhuǎn)彎”的心理,記住轉(zhuǎn)的方法,如此,才能讓學生學會活用自己的大腦。
三、指導學習方法
如果把語言知識比做珍珠,那么學習方法是串聯(lián)珍珠的絲線。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傳授給他們英語知識固然重要,教給他們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卻更重要。在初一學生“入門”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記憶單詞、預習、聽課、復習等幾個方面指導他們學習英語的方法。
指導記憶單詞的方法,指導學生用音、形、義結(jié)合記憶法,構(gòu)成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同義詞或反義詞記憶法等方法來記憶英語單詞。
指導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生詞,預習課文的方法,并把課前預習作為學生每天的一項固定的課外作業(yè),老師在每天講新課外作業(yè),老師在每天講新課都要檢查預習效果,并且經(jīng)常堅持。
指導聽課的方法,指導學生人生領會教師的授課意圖,帶著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聽課、學會記筆記,并積極參與課堂交流合作。
指導復習的方法,復習指導包括作業(yè)指導和考前復習指導。指導學生通過背誦,做課外作業(yè),整理資料等方法鞏固消化當天的課堂知識,在復習考試前指導學生要抓每一課、每一單元的重點、難點,掌握種種題型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教師要堅持從“嚴”字上下功夫,注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學好英語的根本所在,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沒有良好的學習成績;沒有好的學習成績,學習的熱情就會減退。所以在入門教學時,教師要遵循語言的認識規(guī)律,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培養(yǎng)學生讀音準確、書寫規(guī)范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正確朗讀、善于背誦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培訓學生善于總結(jié)、勤于歸納的習慣。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僅僅是教學生知識,還要教學生學習方法。”因此,在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入門”階段,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種種途徑激勵他們的英語興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