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懂得寫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說明了這一點。說有一個青年文學愛好者想成為一個作家,就寫了一篇文章寄給當時著名的一個作家給他修改指點。這位作家看后沒有修改,而是讓他重寫再寄來。這樣修改了二十多次,作家終于說可以投稿了。這位青年投稿后果然被采用。對學生的作文也是同樣的,“改”文章的主體也應該是學生, “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學要看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內(nèi)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學生評改一篇作文,也要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來考慮。不僅看其內(nèi)容,看其形式,還要著眼于其內(nèi)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具體地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 、文章內(nèi)容方面,主要看主題(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恰當。
一篇習作,中心一旦確定之后,就要看習作是不是圍繞中心選材。評改作文首先應著眼于內(nèi)容,內(nèi)容立不住腳,形式上再改也沒有什么意義。
第二、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是否符合文體要求。
這個問題既是形式問題,也是內(nèi)容問題。表達中心確定之后,表達方式就要為中心服務,什么地方記敘,什么地方議論都要恰當。同時,中心確定之后,就要采用恰當?shù)奈捏w進行表達。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層次是否清楚,詳略是否得當,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是否恰當。
第四、語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順,合理,句與句之間是否連貫,遣詞造句是否準確、恰當。書寫是否正確,修辭是否形象貼切。
第五、在形式方面還有標點是否正確,書寫、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規(guī)定。
以上這五點是就作文評改的整體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體的作文的評改,則要按照教材或教師的作文教學計劃確定的重點,從學生的作文實際出發(fā),一般要與作文訓練的重點相一致。每次作文評改,內(nèi)容要單一,重點要突出,以便使學生的注意力的指向比較集中,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學生評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說有就有,需要一個培養(yǎng)、訓練的過程。
首先,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評改要求。
在作文評改之前,要讓學生明確評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訓練,教師總要按訓練計劃提出訓練要求。指導、評改都要以此為根據(jù)。
第二、引導學生抓住文體特點進行評改
對于每一次作文,都會有不同的文體等方面的不同的特點。在評改過程中,應該先讓學生明白文體特點,然后參照評改要求進行評改。如讓學生對說明文進行評改,應先要求學生回顧說明文的特點,弄清要注意說明的對象,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的語言。學生明白這些后,對作文的評改就會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數(shù)。
第三、提供范文,集體評改,做出示范
一般情況下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往往意識不到所要評改的習作與教師的要求之間有什么差距,看不出習作的毛病在哪里。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提供范文。組織學生討論范文,使學生明確教師的要求在作文評改中是怎樣反映出來的,從而從中看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比較抽象的“要求”,不僅能化為學生頭腦中的具體的感性認識,而且明白了怎樣做才能達到這種“要求”,學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對于范文的選擇,一般說來,應選那種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體現(xiàn)作文要求上較差,在本次習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體評改。
第四、要指點學生評改的步驟
一般作文評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內(nèi)容與形式是否統(tǒng)一。第二步要從字、詞、句、修辭、標點、書寫、行款格式等方面評改。第三步通改,看評改是否得體。
總之,作文教學要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新課改理念指導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調(diào)動學生作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單位:淄博市臨淄區(qū)朱臺鎮(zhèn)高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