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由市文聯(lián)和作協(xié)組織,我們一行十幾人來到了曹妃甸港,與灤南的文友們開展了一次深入的文學創(chuàng)作交流活動。
一路上作協(xié)主席不住地介紹,灤南作協(xié)和文聯(lián)非常重視此次交流活動,縣作協(xié)主席、著名散文作家韓進勇、曾獲魯迅文學獎的張楚主席和省文學院簽約作家、電視劇《前行者》的原著作者劉榮書、詩歌女神唐小米(段建月)等早就在港口等著我們,聽著這一位位文學大咖的名字,我心里既向往,又膽怯。向往著向他們學習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和感悟,又怕自己是名不進見經(jīng)傳的業(yè)余文學作者,見了人家說什么,該不會讓人家恥笑,笑掉了大牙吧。
到了緊鄰曹妃甸港的灤南縣漁港嘴東港,韓主席老遠就迎了上來,七十多歲了,卻一點都不顯老,精神矍鑠,有長者的風范,說話聲音洪亮,如洪鐘大呂,一見面就給我們引薦了張楚、劉榮書和姚老師、高主席、賈主任等。寒暄過后,韓主席向我們介紹了行程,上午參觀造船廠和碼頭,下午出海打魚。一聽能出海打魚,我的心一下子就興奮起來。因為我讀過一部《軒轅子孫戰(zhàn)海獸》的小說,那是 一部描寫遠古海上作戰(zhàn)的神話作品,因此就一直想真正出一次海,來一次海上體驗。
上午,韓主席先帶我們參觀了雄偉的雙龍河大橋和曹妃甸港口碼頭,一座座塔吊如刀槍林立,我們在輪船邊、在巨塔下參觀拍照,不知不覺就過了3個小時,足見港口規(guī)模之大。接著參觀造船廠,作家們一邊參觀,一邊親切交流,互相留下合影,張楚主席、劉榮書老師對每位客人都來者不拒,港口岸邊和巨輪前后都留下了我們的一張張合影,大家相互熟絡了,就無話不談了。
參觀完造船廠,韓主席立即跟游船確定了下午的行程,因為船長說在海上至少要七八個小時的時間,因此建議盡量早些出海,于是簡單的午飯后,我們稍事休息,下午2點準時來到了港口,上了一艘有兩層甲板,能容30人左右的游船,船員們把我們接上船之后,解開纜繩,馬達聲聲,迎著濕潤的海風,游船緩緩駛離了海岸,漸漸地向深海里駛?cè)ァ?/span>
今天的大海上,晴空萬里,海風勁吹,陽光在海面上灑下了碎銀般的浪花,海鷗在船邊掠過,我們一會兒來到船頭擺開了泰坦尼克號主角的架勢,一會又來到船尾看火紅的迎風飄舞著呼呼作響的國旗,向著無邊的大海吶喊高歌,好不爽快。
接著,我們圍坐在船艙上面的甲板上,我怯怯地坐在了劉榮書老師的身邊,以讀他的《望烽煙》的感悟切入了話題,就小說的語言、結(jié)構(gòu)、描寫、故事情節(jié)等展開了話題,劉老師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他沒有任何的架子,從作家的使命到作品的立意,材料的組織,語言的特色,娓娓道來,循循善誘,結(ji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很多成功的小說作品等諸多方面進行了闡述,尤其是投稿紙媒的注意事項,做了詳細的指導,他說編輯最討厭所謂的正能量的幼稚病,沒有任何意義的空喊口號,初投稿的作者一定不要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我們一行人從2層甲板上,談到了1樓的船艙,又從1樓船艙談到了船舷邊的欄桿旁,聽著大師的教誨,憑欄遠望大海,一望無際水天一色的海上千帆競逐,天上碧空如洗,只在東北的天邊,一朵潔白的如遠山一帶的云,靜靜地佇立著。
船行約兩個半小時,來到了深海區(qū),漁民們開始下網(wǎng)了,現(xiàn)在是休漁季節(jié),所謂的下網(wǎng)也只是象征性的一種游客體驗,看著網(wǎng)繩從轆轤一樣的圓軸上滾動著,滑下海水,網(wǎng)上的黃色的浮子越來越遠,一張十幾丈長的大網(wǎng)撒開了,船的負荷也仿佛增加了許多,行駛的速度受漁網(wǎng)拖累,變的緩慢了,漁民們站在船尾,仔細觀察海水里的動靜,討論著魚的種類大小,收網(wǎng)的注意事項等。過了很長時間,開始收網(wǎng)了,船尾那根粗壯的圓軸自動把粗繩不住地卷起來,接著漁網(wǎng)也被卷到了圓軸上,等到網(wǎng)底露出了海面,網(wǎng)里兜上來了各種各樣的魚蝦。
三位漁民把網(wǎng)子拽上來,解開網(wǎng)繩,把網(wǎng)子中的魚傾倒在甲板上。人們迅速地圍上來,說不出都是什么魚,只認得有蝦有蟹,有墨斗魚等等,于是在漁民的引導下,我們把各種各樣的魚開始分類,一類的魚撿到一個盆里,不一會兒,就撿了半盆的墨斗和半盆的皮皮蝦,漁民拿到廚房里沖洗之后,上鍋一蒸,十幾分鐘,香噴噴的蝦和墨斗魚就端了上來,這真是最新鮮最純正的美味了。
我們圍著一盆一盆香噴噴的魚蝦,美美的吃著,漁民又把網(wǎng)撒下去了,靠著欄桿一邊吃著魚蝦,一邊望著寧靜深邃寬廣無垠的大海,一艘艘巨輪進港出港,海上的巨輪就如同繁華的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聽韓主席介紹說,曹妃甸港進出口的吞吐量已經(jīng)躍居世界第二大港了,不得不驚嘆,唐山不僅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重工業(yè)城市,還真是一座新興的港口城市,海洋把唐山與世界連在了一起。
在曹妃甸大港的旁邊,還居然有灤南縣的一座小漁港嘴東港,每天伴著巨輪還有十幾艘的游船出海,為了支持曹妃甸建設,灤南縣犧牲了很多,聽了韓主席的介紹,我們體會到了灤南人開放的胸襟,包容的品質(zhì),悠長的文脈,雖然只留下了很短很窄的這段海岸,卻把這座沿海的小縣經(jīng)濟,帶上了寬闊開放的海洋,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壯麗秀美的畫卷。灤南和曹妃甸一樣,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一片輝煌。
個人簡介:朱艷輝,1975年5月生人,遷安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曾從事多年新聞寫作工作,大量反映遷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稿件及攝影作品被中新社、人民網(wǎng)及《農(nóng)民日報》《北京日報》《河北日報》《河北經(jīng)濟日報》《燕趙都市報報》《唐山勞動日報》《唐山晚報》等媒體刊發(fā),通訊作品《長前,向前》曾獲河北新聞獎三等獎,《遷安過緊日子省出億元惠民生》曾獲唐山勞動日報好新聞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