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1. <object id="hdef9"></object>

        
        
          首頁>>文學(xué)社團(tuán)>> 冠豸山游記 正文

          冠豸山游記

          2013-04-08 17:06 文/ 柯云霓 科技信息報、今日文教周刊 2013.4.8 4版
              早有耳聞,冠豸山是閩西一顆明珠,山水纏繞,以峰奇、水秀著稱,深冬的閩南依然暖和,幾個同學(xué)游完了龍巖龍崆峒,便攜手赴連城一游。到了連城已是晚上了,我們下塌于連城金葉酒店。第二天早上9時許,我們便向冠豸山方向出發(fā)。
              車出發(fā)約有二里多地,便到了冠豸山,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約有五、六百米高的山峰,酷似古代衣冠狀,據(jù)史料所載,“豸”又名“獬豸”,乃傳說中一種獨角神獸,極通人性,“能辨曲直,見人爭斗,即以角觸不直者”,乃公道象征。古時楚王曾令人以其形象做成冠帽,為官斷案時須佩戴以示公正,于是豸又有冠豸的美名。冠豸山即是因山形如冠豸而得名。
              拾級而上,空氣清新、沁人心脾,習(xí)慣于城市冰冷、鱗次櫛比的鋼筋混凝土澆鑄的樓林,堅硬、橐橐作響卻缺少生命力、張力的水泥路,腳踩松軟卻充滿泥土氣息,周圍散發(fā)著一種濃郁的花草香味的山路,倍感有一種生命的張揚,路的兩旁植被茂密,灌木叢林茂盛,滕蔓植物依樹盤繞而上,為爭取一點陽光而奮發(fā),感覺到充滿生命力,已過不惑的我,似乎有一種青春活力的脈動!
              走不了多久大家已是氣喘吁吁,只見不遠(yuǎn)處有個憩息亭,在亭里小休憩,從亭中面向連城,連城盡收眼底,盡管她只是個小山城,充滿智慧的連城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建設(shè)得如此美麗;想起昨天夜游連城,連城花生干、蘿卜干、筍干……等八大干聞名于世,品償了花生干,脆酥可口、香味綿長;蘿卜干卻清脆香甜、風(fēng)味獨特,吃后嘴有余香,真是讓人回味無窮;連城人以其辛勤與睿智,用最普通的家常菜,卻制造出如此的膾炙人口、聞名遐邇美味。
              沿路蜿蜒而上,不一會就到了一處石崖,石崖壁立,有如刀削盤的立著,在石壁上刻有“冠豸山”等字樣。欣賞完石壁蒼勁的刻字,不遠(yuǎn)處有一座修竹書院順便拐進(jìn)一看,有許多騷人墨客,在此游玩覽勝,留下許多墨寶,名山必有騷客,冠豸山,人文鼎盛,鐘靈毓秀。歷代文人墨客的行蹤,在民間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故事,給慕名而來的游客平添了幾分雅興。離修竹書院不遠(yuǎn)便是“東山草堂”了,堂內(nèi)懸掛的“追步東山”,是清代大文豪紀(jì)曉嵐的大手筆,筆法雋永、遒勁有力。還有一塊林則徐的題匾“江左風(fēng)流”。那剛勁而灑脫的書法,宛如當(dāng)年林則徐禁煙護(hù)國的磅礴氣勢。在江左風(fēng)流的對面,窗框上提著“王謝余澤”,這些題匾其實都有典故,平時因好歷史典故,可說略知一二,先說紀(jì)曉嵐的“追步東山”,說的是晉朝名將謝安,后秦符堅揚言“投鞭斷流”帶甲百萬,率領(lǐng)大軍進(jìn)駐淝水北岸,威逼東晉,朝野震恐。謝安以一介書生臨時受命任征討大都督,他從容調(diào)度,終于大破符堅、是為軍事上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zhàn)”,后因不喜官場之爭辭官退隱浙江會稽東山,當(dāng)時曾有“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足見他的威望之高。后復(fù)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東山再起”的成語,表示免職以后再度掌權(quán)的意思。紀(jì)曉嵐的追步東山,仍有見賢思齊之意,緬懷先哲先賢,追隨先哲之意。
              “江左風(fēng)流”與“王謝余澤”,也是說東晉的事,王就是王導(dǎo),是東晉初年的宰相,權(quán)勢顯赫,威震朝野,當(dāng)時晉朝搖搖欲墜,退守浙、閩、粵等地,故曰“江左”,當(dāng)時有“王與馬共天下”的歌謠。一次王導(dǎo)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飲宴。面對山河淪陷,在座的賓客都相視噓唏。王導(dǎo)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呢?”王導(dǎo)的話慷憾激昂,后王導(dǎo)兄擁兵自重,反晉,王導(dǎo)堅持扶持晉室,所以有王謝余澤之說。這幾句都是在勉勵后輩做有才干,忠貞的人。
              在東山草堂駐足良久,憑吊古人,在這幽幽的山谷中,我仿佛聽到了古人的足音依然在山谷中回響,他們或儒雅或豪邁,或低聲吟詠或慷慨激昂,在此美景中流連忘返。
              東山草堂右拐便是一線天了,只見兩座巨石并排在兩側(cè),中間留著寬約70厘米的小路,越往上石壁間的空隙就越小,似乎有一線通天之感。翹首青天一線,兩壁夾立、峭拔千仞、直沖霄漢、鬼斧神工,穿過一線天,前面有一巨石擋在路的中間,抬頭一看,見當(dāng)代中國佛教學(xué)會會長、詩人趙樸初,提詞“造化鐘神秀”!我也想附庸風(fēng)雅,忽然想起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此情此景唯有造化才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神奇、秀麗風(fēng)景!
              穿過一線天,直接向“長壽亭”奔去,長壽亭,是一處觀景的好去處。在亭子下面是一個面積約60平米的木制的觀景臺,旁邊大石上摩刻著“人長壽”,這塊石頭約有40米高;從觀景臺放眼看去,美景盡收眼底,有一種登望遠(yuǎn)的感覺,只見“生命之根”、“孫猴子拜師”、 “馬頭山”……千山林立,一座座山峰獨自矗立,真是平地兀立,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yuǎn)。
              由長壽亭南行,經(jīng)鯉魚山,背嵴上鑿有365級臺階,陡峭如梯,稱鯉魚背,是通石門湖的必經(jīng)之路。拾階而下,穿過鯉魚背,進(jìn)入了峽谷,峽谷里看見了一叢叢,一簇簇桄榔葉片交錯,陽光被剪切成斑斑點點,灑在谷低,使谷低增添了不少暖意。一泓山泉匯集成的清溪穿行在峽谷里環(huán)繞,像流動的水晶,潺潺水聲使略顯陰森的谷底,多了一份動感,蹲下去仔細(xì)看,還可看到像透明的小魚在游動。
              走出大峽谷就看到一個山水相連,景色迷人的湖泊,這就是聞名于世的石門湖了,說冠豸山與石門湖是兩個景點,我更覺得他們是一個整體;游船載著我們,在碧水中游覽,湖面不寬,水隨山蜿蜒,港叉交錯;碧水清山相映,真有“水似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泛舟其間,聽兩岸鳥聲婉轉(zhuǎn),看湖中野鴨閑游,“碧水盈盈蕩鳥聲”,輕撫水底青山,遠(yuǎn)眺崖上百合,此人間仙景也!
              在石門湖近觀一處處迥異的山峰,鯉魚跳龍門、獅面人身、彌勒佛……還有一處石壁間,有一處神似人類的“生命之門”,它與“生命之根”遙相呼應(yīng),陰陽和諧,成就了冠豸山“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之美譽!
              這里每座山都是一個傳奇,這里每個石頭都有靈魂,每棵樹木都會說話,這里沒有城市的囂喧,滌蕩名利的追求與燥動,讓心靈皈依空明!
          哦!冠豸山,這山,這水!
              (作者系:福建漳州師范學(xué)院政法系)

          相關(guān)新聞

          冠豸山游記
          中華文教網(wǎng)手機版
          ? 中華文教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中華文教網(wǎng)簡介 投稿指南 聯(lián)系我們 tags 版權(quán)聲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