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国产中文字幕视频,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免费午夜福利院
中華文教網(wǎng)移動版
首頁
sitemap
tags
首頁
>>
少年成才
>>
趣味識字教學探究
正文
趣味識字教學探究
2015-10-15 15:16
楊麗 本站原創(chuàng)
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讓課堂充滿情趣。這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的需要。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觀形象的因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促進其思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從而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
一、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我們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每次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交流之后,還可采取模擬、創(chuàng)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動物運動會”、“花的世界”、“我當小導游”等識字活動。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和學生們一起分析漢字的結構特點,讓學生通過加偏旁、減偏旁和換偏旁的方法學習新的生字,靈活識字,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效率。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二、故事聯(lián)想識字
識記有一些字,老師可以調動孩子的觀察、分析、想像等各種能力,抓住字形特點,編成小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編故事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腦中。例如:教“游”字時,可以告訴學生,游泳必須有水(三點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間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著。通過語言描述及學生的想像,把識字與語言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豐富了孩子們的識字方法,促進了各種能力的提高。
三 、圖文結合識字
如何把學生對繪畫的興趣引到識字的興趣上呢?我們的做法是集圖——說圖——貼圖——識字。首先我們鼓勵學生從廢舊書報上、廣告上剪取自己喜歡的圖片,積累起來,夾進舊本中,就成了一個集畫本。每星期學生從中選取最美麗的一幅,仔細觀察。自由讀寫課上,老師精心指導學生說圖意,然后小組交流,學生自由練習說圖,老師巡回指導,最后據(jù)圖識字。
四、兒歌識字
兒歌瑯瑯上口,生動有趣,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如教學“碧”字,編成“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坐”——“兩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星”——“星星寶寶哪里來?太陽媽媽生出來”;“冰”——“三點水少一點,一點水變成冰”……
五、形象識字
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利于學生識記。如用手遮目“看”,竹毛制成“筆”。通過這樣的描述,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直觀印象,達到了既認形又明意的效果。
六、猜字謎識字
在生字的識記中引入謎語,讓學生通過猜謎來學習和記憶一些生字,會極大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如:“非”的謎面可記為:一個豬槽兩頭通,六頭小豬兩邊拱。“鵝”字可記為:我是一只鳥,走路搖啊搖。“雖”可記為:一口吃下一條蟲。運用以上方法既讓學生自己記住了生字,又鍛煉了他們說話的能力,發(fā)揮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力。
相關新聞
免責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
中華文教網(wǎng)weimi588.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中華文教網(wǎng)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中華文教網(wǎng)
(weimi588.com)違反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
中華文教網(wǎng)
部分文章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妥善處理。
焦點閱讀
樂訂坊數(shù)字人AI短視頻直播平臺上線發(fā)布會在京舉行
樂訂坊數(shù)字人視頻直播AI系統(tǒng)操作手冊
2024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新年致辭
探究廣西北海民附學校量產(chǎn)“學霸”的秘密
頻道精選
《我想我們能在一起》新歌上線
2024年月玲瓏詩詞選登
描寫郾城大戰(zhàn)和心意六合拳的小說《岳飛傳奇》出
詩意人生的感悟與吟唱——略評靳賢孝詩集《信步
靳春增——天賜物華十首
筆耕不輟,墨香四溢——評趙連甲先生的書法藝術
河南省創(chuàng)傷應急救援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綠色環(huán)保增產(chǎn)型碳氫核肥 落戶重慶為農(nóng)業(yè)帶來新
“健康酉陽行”文學采風活動在酉陽成功舉行
下一篇
下一篇:
我很感激她
電話:18610236845
客服qq:
421808130
郵件:zdkw2005@163.com
京ICP備10012388號
? 中華文教網(wǎng)版權所有
中華文教網(wǎng)簡介
投稿指南
聯(lián)系我們
tags
版權聲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