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才進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語文課教學中,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呢?
一、讓學生主動探索
(1)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過去的語文課常常是學生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來扯去,完全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其不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課堂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同樣問題,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絕不一樣,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2)讓學生自已解決問題。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于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查字典、寫要點、劃批注,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tài)。
二、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學生為主體,不是不要老師的“主導”作用。一般說來,教師的認識先于學生、高于學生。而學生心理特點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識有限,單靠自學是有困難的。因此,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也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以下幾個方面:(1)在明確教學目標上起主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每一課教學時,都要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2)在設計訓練技巧上起主導作用。教學是門藝術,新鮮有趣。不同凡響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獨具匠心的技巧設計,不僅使學生愛學、樂學,而且可以化知識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訓練中,教師要精心設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把握要領,提高讀、說、寫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和運用技巧,教師要抓住訓練中的點點滴滴加以歸納、綜合、提煉,并在總結(jié)中滲透學習的本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3)在精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講解要根據(jù)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在學生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做些升華性的講述,以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講解一定要做到精當、簡捷、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導性和示范性。
三、擺正教與學的關系
教和學是矛盾關系。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nèi)因,外因通過內(nèi)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教師要為學生服務。要擺正教與學的關系,首先做到尊重學生。教師要放下“師”架子,視已為普通一員置身于“主體”之中。教師還要具有科學的態(tài)度,從實際出發(fā),按著學生認知規(guī)律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快樂。教師還要照顧好后進生,課堂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學中要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jié)構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講教師聽和學生之間交流的三向結(jié)構;再次做到環(huán)境寬松。教師在課堂上要交換角色,使學生產(chǎn)生平和心理,從而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
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要準確理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xiàn)。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重新認識教學內(nèi)容。要改變教科書是教學的唯一內(nèi)容的狹隘認識。教科書是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語文教學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且會不斷再生。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要有開發(fā)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nèi)的語文教育資源的能力。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調(diào)查、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課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特別是適時、適當?shù)亟Y(jié)合課文進行補充閱讀;課后適當拓展、延伸,或引導進行實踐活動。今后的教師,不應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fā)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讓我們大膽地去實踐吧!
(作者單位:龍山縣召市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