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安丘市景芝鎮(zhèn)景芝初級中學 劉星亮
語文在各門學科中是最具學科特點的一門課程,對于培養(yǎng)對象而言,它擔負著其他學科難以勝任的更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要學生“習文悟道”,在鄙棄小我、走向大我中成長。顯然,幾句空大的說教,幾頁理性而教條的習題是完不成這項艱巨、長期的任務(wù)的,這就需要學生接受“春雨潤物”式的教育。閱讀課被擺到了語文學習中重中之重的位置,《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边@里的“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應(yīng)該指學生與經(jīng)典的優(yōu)美的作品零距離接觸,與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語言大師進行精神對話,從而增加學生生活厚度,豐富文化底蘊,提升人文素養(yǎng)。那么,主題閱讀無異于一場“及時雨”,并且是甘霖,它趕得是時候,它提綱挈領(lǐng),使學生飽蓄營養(yǎng),并在閱讀中少走彎路。早在幾年前,我從《山東教育》上看到一篇文章,意思是強調(diào)閱讀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認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要以讀促寫,并舉了山東實驗中學為例,從少得可憐的每周六節(jié)語文課中拿出四節(jié)來進行閱讀,這在當時確實需要超人的膽魄和勇氣,給我的觸動很深。基于這個認識,從二00二年開始,我就給學生開設(shè)了閱讀課,也就是開放性的閱讀,但好象還顯得有點散漫,后來接觸到主題閱讀,才豁然開朗,眼界大開。結(jié)合以前的閱讀課經(jīng)驗,我重新調(diào)整了閱讀課操作流程和閱讀書目,學生閱讀速度明顯加快,閱讀目的更加突出。
首先,做好開設(shè)閱讀課的準備。每周七節(jié)語文課,我拿出兩節(jié)(最少時是一節(jié))讓學生借閱主題閱讀書目本班書櫥里的書籍。本班書籍,是每學期初,由學生集來。初一時每生不少于三本,以后每學期只一本,也就是“朝陽讀書計劃”中所要求的那一本,這些書籍由圖書管理人員登記入冊(平時依據(jù)它核準,放假時憑它向?qū)W生發(fā)還),然后,將所有書籍分類歸入書櫥。另,每班選出二至三名負責的同學為圖書管理員。
其次,明確閱讀課的操作流程。每堂閱讀課之前,學生填好借書條,交給所在學習小組組長,然后,圖書管理員根據(jù)各小組上交時間先后分發(fā)圖書,有借同一種書目而此書又不夠分發(fā)的,則后借的由管理員負責調(diào)配。三個管理員,一個讀借書單,一個找書,一個將每小組所借書交由學習小組長發(fā)放到每位同學手中。上課鈴響,除管理員繼續(xù)工作外,其他同學進入閱讀狀態(tài)。下課后,各學習小組長及時收回圖書交給管理員,查收分類擺好,退還借書條。
最后,進行閱讀,這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一、把握住閱讀的宗旨
⒈讀書要有收獲。“看熱鬧”、“消遣”的做法或心理最要不得,非剔除不可;看作文選、故事會等淺顯的讀物,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漢代的劉向也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弊x書要讀好書,這已成共識。主題閱讀提供了閱讀書目,我們可以速度更快、精力更充沛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它們多數(shù)精選自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像余秋雨散文、朱自清散文、冰心散文、魯迅散文(含《朝花夕拾》)等,知識含蘊極多,人生哲理與情趣兼顧,更要精讀,讀時要用心體會、揣摩,用心領(lǐng)悟,用心思考,力求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
⒉以讀為主,邊讀邊記。會讀書的人,能較早的進入閱讀的境界,將自己融入書中的字里行間,身臨其境,體會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感受,在被打動、感染的基礎(chǔ)上,再摘記筆記,往往收獲頗大。文學最主要的功能應(yīng)該是陶冶讀者的情操提高讀者的審美情趣,我認為作為學生時期的讀者,完成這個高級目標當然是勿庸置疑,但通過閱讀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要完成這個目標,就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摘記。摘記時,要本著“對自己有用”的原則,或詞、或句、或段,或名言警句,或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段等,都可以記,寫讀后感悟或隨機進行仿寫則更佳。閱讀時要切忌以下兩種不良傾向:①只讀不記!墩撜Z》中說,“學而不思則罔”,它強調(diào)了學思結(jié)合的重要性。只讀不記,有意識的思考肯定不會多,在閱讀中不會思考的人只是讀物的奴隸而已;要想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還要學會做讀物的主人——在全身心地投入閱讀的時候,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起碼,要在讀的過程中恰當?shù)刈稣,記有用的東西,記經(jīng)自己深思熟慮、篩選后才接受的東西,這本身就滲透了自己的思考,并且,記的東西往往能為自己日后所用。這樣堅持下去,不光自己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也積累了蔚為可觀的質(zhì)、量并舉的材料,這個時候你還能說自己沒有收獲嗎?②只記不讀。全用來記,不能以充足時間和精力去讀、去品味、去思考,不能在斟酌、推敲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當然不好:第一,記的東西也許用處并不大;第二,只記不讀,那不是閱讀課,而是抄寫課。
二、要分步實施閱讀目標
1、讀書,最忌盲無目的的亂讀一氣。針對主題閱讀,要分期確立自己的閱讀目標,在一個時期內(nèi)要讀哪些書,在多長時間內(nèi)讀完哪一本書,甚至在多長時間內(nèi)要記錄多少字的筆記,都要做到胸有成竹,適時地進行系統(tǒng)籌劃、安排,再付諸實施,方可有的放矢,行之而有效。以下數(shù)據(jù)可供參考:每學期閱讀量要過100萬字,摘記過萬字,心得筆記過萬字。
2、科學分配閱讀時間。每堂閱讀課45分鐘,可以劃分為兩段:①、40分鐘里,要保證30分鐘以上的時間用來閱讀,用5——10分鐘做摘記,當然,也可以稍微靈活處理。②、最后5分鐘,用來寫閱讀總結(jié)或讀后感悟,并與同學交流心得。
3、用科學的方法完成摘記。寫讀后感悟時是充分自由的,但是,摘記讀書筆記時最好是分類整理,形成“某某類”或“某某專欄”之類的,以便以后查找利用。在這里,我建議大家養(yǎng)成做卡片的習慣。
應(yīng)該說,完成這一些,才算一堂完整的閱讀課。
可以看出,我這里說的僅是用45分鐘閱讀書籍,就提高閱讀能力來說還遠遠不夠,還有45分鐘以外的問題——開展廣義的閱讀,閱讀生活。誰能說自己已經(jīng)讀透了人生這部大書?所以,要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還要放眼世界,胸懷祖國,時刻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人生,每時每刻,讓生活像春天的花朵一樣燦爛在你的心里。
既然是在課堂上教學時間內(nèi)進行的集體閱讀,它就必然有別于學生個人憑自己嗜好進行的小打小鬧式的閱讀,益處有很多。實踐證明,以主題閱讀為主線的語文閱讀課,能更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求知的濃厚興趣,也能夠使語文教師從文山題海中解脫出來,輕松地提高教學班的成績。再有,主題閱讀為學生甄選好了閱讀書目,能保證學生在閱讀的道路上健康地前行;并且,在集體閱讀的氛圍中,學生不易分心,能保證閱讀目的純正并提高閱讀速度;教師課上偶爾進行的閱讀點撥和課末進行的閱讀感悟交流,能加深學生閱讀印象,擴大知識視野,拓寬生活體味;學生在主題閱讀中能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意識,自覺拒絕庸俗,追求高尚與高遠,從小我逐漸走向大我,走向一條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康莊大道。
語文學科具有精神性,它能有效地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學生的自我精神與人格,陶冶情感和情操。在承擔這個任務(wù)時,毫無疑問,這種帶有主題的開放性的閱讀課,應(yīng)該是唱了主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