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什么是主題式探究作文,所謂主題探究作文就是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或創(chuàng)設值得探究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各項探究活動,獲得一定的生活體驗,激發(fā)表達的熱情和欲望,并能夠借助作文展示主題探究活動的成果,從而在實際的作文運用中提高作文能力和激發(fā)作文興趣,讓探究作文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傾吐情感的過程。主題探究作文,是讓學生參與各種主題探究活動之后才動筆寫的,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有話可說。
二、確定主題
可以確定的主題很多,可以是觀察大自然的變化、科學探究、體驗、環(huán)保、愛等為主題。一個學期確定一個主題,在一個大主題下,然后再確定兩個小主題。這一學期,我確定的以科學探究為主題的作文,又確定了兩個小的主題——我眼中的春天和觀察螞蟻。
三、操作流程
結合著確定的兩個小主題,逐一設計相應的活動。就拿《我眼中的春天》這個主題來說,做這個主題的形式很多樣,可以是日記,作文,詩配畫,自創(chuàng)詩歌。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周末的時候學生們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走出去游山玩水,條件不允許的也可以到田野中挖野菜、放風箏,也頗有一番趣味;讓孩子在體驗中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同時,也能找到寫作的靈感。
結合我們班現(xiàn)在正寫作的《我眼中的春天》這個主題,說說我的一點做法。第一周先給學生上了一節(jié)指導課,我搜集了一些描寫春天的詩句、詩歌、作文,還有一些攝影作品,供學生借鑒。畢竟學生對于這樣的作文形式接觸的少,然后,給學生提供多樣的參與形式,日記、仿寫古詩、詩配畫、詩歌、習作、攝影,或者是錄像也可以。下周一,收集、整理學生的作品,周五作文課上再與學生上一節(jié)分享課,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還有個想法就是把學生上交的優(yōu)秀的作品整理,做成手抄報。手抄報上可以融匯學生的作文、日記、詩歌(五言詩或七言詩),這樣形成一個專題。
第二個小主題是觀察螞蟻,操作的方法與上一個主題一樣,上一節(jié)分享課,給學生提供一些其他動物活動的范文,如蟬、蝴蝶、蟈蟈、蚯蚓等;或者選取一段,可以突出一個方面的描寫,如外形描寫,動詞的運用等,提供這些材料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仿寫。讓學生圍繞螞蟻的生活習性,設計了幾個問題:螞蟻喜歡吃什么?它對什么食物最感興趣?螞蟻喜歡什么顏色?螞蟻如何覓食?下雨之前,螞蟻有什么變化?觀察螞蟻怎么搬家?螞蟻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螞蟻是怎樣繁殖后代的?所設計的問題的難度也是循序漸進,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的興趣入手,逐漸對螞蟻產(chǎn)生了興趣,再引導學生比較深入地去觀察。每周讓學生帶著一個問題去觀察螞蟻,鼓勵學生當天及時用日記或觀察報告的形式記錄心得。一周結束后進行整理,寫出一篇文章,下周一上交。
如何檢驗學生是否真的觀察了,或者說是認真的觀察,我想了兩個方案:一是與家里能上網(wǎng)的家長達成一致,沒觀察之前,杜絕學生從網(wǎng)上下載范文;二是老師對學生的日記進行小組抽查,在組內進行評議,打個分,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小反饋。每周一、二內根據(jù)學生上交的作文進行一次大的反饋。剛開始,學生肯定是記流水帳,等他們觀察了幾天后,每周五其實也是我們每周的作文時間,結合一周的觀察,讓學生把所學習的一些修辭方法像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靈活的運用到作文中;以后結合著觀察內容,可以適當?shù)匕鸭毠?jié)描寫、側面描寫和反面襯托這些表現(xiàn)手法,讓學生嘗試著去運用,再就是結合著范文,讓學生去比較自己觀察的作文還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優(yōu)點,你學到了哪些更好的觀察方法。
一兩個月后,把學生的觀察作文進行整理,結集成冊,每名學生人手一份,學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因為活動成果也凝聚了家長的付出,這份集子同時與家長共同分享,以得到家長更大的支持。
四、收獲和感想
學生在經(jīng)過這樣一個觀察活動中在很多方面都能得到提升,不僅提高了觀察能力,而且加強了注意力的培養(yǎng),消除了學生畏懼作文的心理,大大提高了習作的興趣和水平。主題式探究作文作為活動作文的一個新亮點,正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師的關注。本人也是初步嘗試這種作文,有很多的地方很不成熟,期待更多的老師出謀劃策,讓這個課題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作者: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辛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