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水滸傳》是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全傳》的續(xù)書。這部小說接續(xù)“水滸”英雄故事展開。小說不僅塑造了楊么、王摩等一群俠義英雄形象,也塑造了一批生動、感人的女性形象,通過對這些女性形象的描寫小說表現(xiàn)出進步的女性意識。
小說一開始描寫了一群市井女性形象,如花茂妻子張氏、柏堅妻龐氏、孫本妻子許蕙娘等。她們是普通的市井女性,在家里相夫教子,過著安穩(wěn)的生活,可當生活出現(xiàn)變故時,她們不僅沒有被壓垮,反而積極抗爭,努力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境遇,表現(xiàn)出女性自尊、自強、獨立的一面,和《水滸傳》塑造的女性形象相比,這群女性形象不再是丈夫的“絆腳石”,而成為了丈夫身后堅強的后盾。
孫本妻子許蕙娘是小說中作者著力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她聰明賢惠、溫柔體貼,又明事理。小說第十七回,中秋節(jié)孫本在院中賞月,一時想到自己壯志難酬,嘆息起來,蕙娘勸解道:“人生困頓遭際,就如花木一般,無不因時而發(fā)。茍非其時,豈能強其挺秀吐芬。人患無大志,必致沉埋溝壑中而已。今官人有此大志存心,豈是蟄龍柙虎,為我母子作老死家庭計耶!莫若且待時來,自有機會!币环瑒窠,說得入情入理,孫本心中十分安慰。
許蕙娘在丈夫被發(fā)配離家后,獨自帶著孩子,生活異常辛苦,靠終日給人縫補衣服過活,她苦苦支撐,從不央求別人。奸商董索聽說了蕙娘的賢名,想把蕙娘娶回家,替他理家,蕙娘堅決不從,不僅將頭發(fā)剪斷,還往臉上戳了幾窟窿,最后以自殺相威脅。她說道:“曉得忠臣不事二君,烈婦何曾二夫!我丈夫只為惡奴、董賊排陷,屈死他鄉(xiāng),恨不即赴九泉相聚,只因孤兒無托,故堅忍偷生,以待長成,手刃此二賊。怎敢倚強又來逼奪!”如此剛烈、忠貞的性格不禁讓楊幺大贊道:“這才是孫本的妻子,不枉救她一場,我楊幺雖死無恨!”
在原著《水滸傳》中,英雄好漢要遠離“女色”,不近女色成為了水滸英雄的必備美德。就連“水滸”英雄中最風流倜儻的燕青也曾說道“大丈夫處世,若為酒色而忘其本,此與禽獸何異?” 因此《水滸傳》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時有一種“紅顏禍水”意識,許多女性形象被塑造成水滸英雄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最終的下場很悲慘。如潘金蓮謀殺親夫被武松殘忍殺死,潘巧云背夫偷情被楊雄剖出心肝五臟,閻婆惜偷藏宋江招文袋被宋江一刀砍下頭來。即使善良、溫柔如林沖妻子,也因其美貌被奸人覬覦,最終導致家破人亡的悲慘結(jié)局。我們可以看到《水滸傳》作者是在以悲劇的眼光看待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而《后水滸傳》作者則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這也體現(xiàn)在他塑造的女英雄形象上。
《后水滸傳》塑造了一位真性情的女英雄形象——屠俏。這位女英雄人稱“馬上嬌屠俏”,不僅外貌嬌美,而且性格豪爽。結(jié)婚時,她和眾人一樣右手拿著豬腿,左手捧著大碗喝酒,吃一口酒,咬一口肉,吃得十分爽快,她房中陳設(shè)俱是刀槍劍戟,床上睡的是虎皮褥子,豹皮枕頭,蓋的是一床麂皮猩猩血染的大被,床前還擺著幾個“生漆骷髏頭的尿器”,這些細節(jié)描寫都體現(xiàn)出她山中女大王的身份。
作者在塑造屠俏這一人物形象時不僅注意到她性格豪爽的一面,還注意到她作為女性溫柔細膩的一面,如第三十回屠俏用女孩子用的鉛粉為楊幺遮蓋金印,讓讀者看到屠俏作為女性的另一面。另外通過對屠俏感情生活的描寫,小說進一步凸顯了她身上的女性氣質(zhì)和特點。第十六回殷尚赤擄得一個女子上山,屠俏誤會了丈夫,馬上要下山去與丈夫拼個死活。這時楊幺正巧經(jīng)過,他認為殷尚赤在欺負婦人,于是上前幫忙,屠俏看有人和丈夫廝殺,又心疼起丈夫來,“忙舞劍合拼這人廝殺”。這段描寫很有層次,把妻子嗔怪丈夫又心疼丈夫的心理描寫的淋漓盡致。
原著《水滸傳》中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生動的女英雄形象,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母夜叉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一丈青扈三娘,透過外號往往讓人聯(lián)想到到她們猙獰、可怕的形象,作者在塑造這些女性形象時,也以描寫她們身上的男性化特征為主,如她們高強的武藝,豪爽的性格,即使描寫她們身上的的女性特征也帶有一些滑稽的特點。如作者曾這樣描寫孫二娘和顧大嫂的形象:
孫二娘:厚鋪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兩暈胭脂,直侵亂發(fā)。眼露兇光,眉橫殺氣,轆軸蠢坌腰肢,棒錘粗莽手腳。金釧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顧大嫂:插一頭釵環(huán),露兩個釧鐲。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有時怒起,提井欄打老公頭;生來不會針線,弄棒持槍做女工。忽地心焦,拿石頭敲翻莊客腿。
這二人不僅形象可怖,行為也很潑辣,如孫二娘在孟州道十字坡開了一家專門賣人肉包子的酒館。當看兩個漢子扛抬武松扛不動時,她喝道“你這鳥男女,只會吃飯吃酒,全沒些用!直要老娘親自動手。”于是脫去“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把武松輕易地提起來。顧大嫂也是一位女中豪杰,三打祝家莊時,顧大嫂“掣出兩把明晃晃尖刀來,……早戳翻了三五個小牢子”, “掣出兩把刀,直奔入房里,把應有婦人,一刀一個盡都殺了。” 通過比較我們能看到在女英雄的塑造方面,原著《水滸傳》更注重表現(xiàn)女英雄身上的男性氣質(zhì),而《后水滸傳》塑造的女英雄身上不僅有男性的剛強,也有女性的溫柔,和《水滸傳》中的女英雄形象比起來她們顯得更加真實、可愛。
對于《后水滸傳》中的大多數(shù)女性,作者幾乎都是抱著欣賞、理解的態(tài)度去塑造的。她們或善良多情、或溫柔體貼、或知書達理、或剛烈潑辣,不論哪種類型作者都盡量展現(xiàn)她們作為女性美好的一面,即使是小說中出現(xiàn)的妓女,作者也往往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張瑤琴是小說中的一位癡情女子,雖然是妓女,但當遇到風度翩翩、一往情深的殷尚赤時,張瑤琴一副沉浸在愛情中的小女人形象,張鴇兒曾笑話瑤琴,“撇了富貴,苦守清貧”。對于這一人物形象作者也是抱著同情的態(tài)度去塑造的,最終讓她從良,嫁給了一位少年官長。
總之通過對《后水滸傳》與《水滸傳》女性形象的比較,我們能看到《后水滸傳》體現(xiàn)出的強烈的女性意識,這可能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社會地位在日益提高,社會更加尊重女性,更加重視女性在家庭甚至在社會中起到的積極作用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通過作者塑造的理想化、詩意化的女性形象也讓我們感受到作者身上體現(xiàn)的文人色彩以及當時社會對智慧與美貌并存的女性形象的向往。
參考文獻:
[1]明·青蓮室主人輯《后水滸傳》[M].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
[2]明·施耐庵 羅貫中著《水滸傳》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清·劉廷璣撰 張守謙點!对趫@雜志》[M]. 北京:中華書局,2005;
[4]朱一玄,劉毓忱《水滸傳》資料匯編[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5]沈伯俊《水滸研究論文集》[M]. 北京:中華書局,1994;
[6]山東人民出版社《名家解讀水滸傳》[M].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