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德友
【摘 要】體育教學對于指導兒童形成正確的健身思想,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鍛煉身體的習慣,促進身體發(fā)育與增強體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上好一堂體育課必須要有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要求,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從而能自覺地、全心地去鍛煉身體。體育教學的雙邊活動,如能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進行,體育課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因材施教 營造 體育 效果 技能
小學的主要教育對象是少年兒童,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綜合素質強盛的根本保證。他們的健康狀況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世界各國都在對青少年的成長倍加關注,并廣泛而深入地進行研究,采取多種形式,各種措施促進青少年與兒童健康發(fā)展。我們國家已經把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兒童的身體正處于快速生長與發(fā)育期,體內的新陳代謝、身體的各組織、器官結構與功能的發(fā)育都具有相當大的發(fā)展?jié)摿涂伤苄浴R虼嗽谟虒W中,因材施教營造體育課和諧氣氛效果,對指導少年兒童形成正確的健身思想,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鍛煉身體的習慣,促進身體發(fā)育與增強體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認真分析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為施教提供信息
(一)營養(yǎng)狀況有差異。2012年10月,邀請鎮(zhèn)衛(wèi)生院對我校525名學生進行全面體檢,其中,營養(yǎng)不良人數(shù)為124人,比例為23.6%;較低體重人數(shù)為118人,比例為22.4%;超重人數(shù)為17人,所占比為3.6%;肥胖人數(shù)為27人,所占比例為5.7%;正常體重人數(shù)為239人,所占比例僅為45.5%。
(二)學生身體的靈敏性、協(xié)調性、柔韌性和耐力性有差異。由于營養(yǎng)狀況的不同造成大腦發(fā)育與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的不同,有的孩子發(fā)育得很好,靈敏性、協(xié)調性、柔韌性和耐力性好,有的一般,有的很差;
(三)性別發(fā)育不同。普遍是女生發(fā)育普遍比男性早,各種指標與增長值增長率都要高于男性,因此學生的日常體育習慣與健身習慣在運動類型、運動量、生活經驗、運動態(tài)度、運動能力、運動方式、愛好就不同。
(四)喜愛的體育項目與健身的項目不同。有的喜歡羽毛球,有的喜愛籃球,有的喜歡足球,有的喜歡廣場舞,有的喜歡網球,有的喜歡器械等等,在體育項目選擇上有明顯的差異。
(五)學生個性差異不同。有人愛動,有人懶動,有人活潑,有人沉靜,有人興奮,有人難以興奮進入訓練狀態(tài)。
二、明確運動能力標準,科學指導訓練
小學1~2年級:①平衡②向上跳③投沙包④連續(xù)鉆跳;
小學3~4年級:①跳繩(1分鐘)②斜身引體③
小學5~6年級:①跳繩②
有些同學,爆發(fā)力好,在短跑力量項目上占優(yōu)勢;有的則遺傳了耐力優(yōu)勢,這些同學在耐力項目即有氧運動項目上占優(yōu)勢。而另一些同學的靈敏性、協(xié)調性很好,不經訓練,動作模仿的有模有樣?沙浞职l(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讓他們在體操、舞蹈、健美操等運動項目上很好地表現(xiàn),然而對那些天生殘疾的同學,如有心臟病史、腿有殘疾等有生理缺陷的同學則不能安排他們進行激烈的對抗性強的跑跳運動。
三、因材施教,體現(xiàn)差異性,營造體育課和諧氣氛效果
1、針對不同人群的身體姿勢培養(yǎng)與糾正。
根據(jù)他們的發(fā)育特點,少年與兒童經常性易物理彎曲,易體型與姿勢變形,所以,要正確培養(yǎng)他們的坐、站、跑、跳等姿勢。另外,要注意那些長期進行某項運動的同學,及時進行身體姿勢的培養(yǎng)與糾正:如長期進行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與訓練的同學,其總是處于一種單側、固定的運動姿勢狀態(tài),須合理培養(yǎng)與糾正其姿勢。
2、針對不同的體質與發(fā)育特點等的不同,合理支配運動負荷與重力負荷。
身體的重力負荷是骨與肌肉生長發(fā)育中必不可少的機械刺激,但要注意少年兒童的體質與發(fā)育等的不同特點,合理安排負荷的大小、負荷的時間和負荷的形式,動力性與靜力性、持續(xù)與間歇、重量的大與小、重復的多與少、姿勢的正與偏等等都要區(qū)別對待,合理運動!
3、多一份獎勵,少一點責怪。
獎勵積極性的行為是維持紀律的課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罰其十,不如獎其一”。當學生的積極性行為得到獎勵后,這種行為將得到鞏固與強化,甚至是一種力量。體育課中的獎勵方式通常是非物質性的,如口頭贊揚,口頭表揚“你終于成功了”,“真不簡單”“大家看,××同學做得真好”,或給學生一個滿意的,贊許的目光和微笑。教學中的肯定評價,那怕是點點頭,學生的精神上都會感到滿足,提高他們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信心。維持紀律,是體育課安全的保證。一定的批評教育是必要的。批評是體育教師有意識通過使學生經受不愉快的體驗,以影響和改變學生行為的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制止或阻止違紀行為的產生和重現(xiàn)。需要批評的通過采用動作、表情、提醒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做徒手操時,某同學做操時動作不到位或者不認真,這時教師通過表情、動作結合的方法,對該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指他或她)再做一下要指正的動作,學生就心領神會,此時無聲勝有聲,也能收到立竿見影之效果。批評、指點,課后留下來等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紀律是安全與技能發(fā)揮的道理。教師必須明白,搞集體性的懲罰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
4、建立起和諧的氣氛,融洽師生關系。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師生間無時不在進行著微妙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教學的各個階段!币蚨處熢诮虒W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表情;或一個眼神,一句話都直接影響和諧的氣氛。如學生畏懼新動作或練習動作失敗時,教師要用親切的語言,信任的目光,反復的示范與鼓勵他們,去幫助他們找出癥結所在,增強他們完成的動作的信心。教師一定要忌諱有意或無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滿的情緒或嚴加指責,學生就會加重心理負擔,更難完成動作了。教學中,常會遇到個別調皮的學生對練習動作不協(xié)調的同學進行裝腔作勢或出言不遜的譏笑;此時教師應采用嚴而不怒的表情和提醒的方式,對該生瞪一下眼,接著說:“注意團結,敬重同學”。被批評者會感到慚愧而低下頭,虛心接受批評,被譏笑的那個同學感到激動和內疚,就會大膽積極地去練習。
和諧的氣氛并不意味著上課不要嚴肅性,相反二者是統(tǒng)一的,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是組織教學的前提,而和諧的氣氛則是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因材施教營造體育課和諧效果,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心情舒暢中上好體育課。
作者:貴州省余慶縣涼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