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梁召中學 高愛華
摘要:人類正步入信息化社會——對話的時代,對話正成為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伴喿x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言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閱讀教學的第一要義在于善待文本,重視文本,應遵循文本自身的語境解讀。
對話是教學的本質(zhì),也是閱讀的本質(zhì),更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存疑、質(zhì)疑、解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在閱讀教學中應有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與文本對話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對話、閱讀、閱讀對話教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一個過程,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與文本對話、與自我對話,學會思考與感悟,對話是教學的本質(zhì),也是閱讀的本質(zhì),更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說:“通過對話和各自闡述自己的理由進行爭論,這是21世紀教育需要的一種手段”。2001年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苯處煈獙⒃掝}設計作為一中學習策略教給學生,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通過找到與文本對話的切入點來讀懂文本,學會對話,學會閱讀。
那么,怎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對話教學策略呢?
一、 書聲瑯瑯、悟真意
閱讀教學的第一要義在于善待文本,師生對文本要真誠傾聽,應遵循文本自身的語境來解讀,朗讀是閱讀對話的一中重要手段,運用朗讀,能幫助學生以聲解義,體會文章語言的音律美、節(jié)奏美、形式美,領略文章的精妙之處。語文教材為朗讀教學提供了導向與素材,在朗讀中,學生們走進了文本,充分領悟了文本所蘊涵的情感與道理。如,在學習《安塞腰鼓》一文時,我們可以借鑒余映潮老師設計的朗讀形式:
(男領)看!
(女領)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
(眾合)好一個安塞腰鼓!
(男女領)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
(女合)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
(男合)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
(女合)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
(眾口)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通過朗讀,我們眼前放佛出現(xiàn)了古老的黃土高原上一群生龍活虎的后生,用生命的強盛與熱烈、粗獷與雄健,表演著一場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的宏大場面,學生們透過文字沉浸在腰鼓強烈的震撼中,給想象插上了翅膀。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們既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與方法,又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悟。
其實,朗讀的過程就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在朗讀聲中思考,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感悟。
二、 巧設“錯誤”、妙引發(fā)
設置“錯誤”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設置錯誤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設置錯誤的前提是教師能整體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然后在對文本理解的關鍵性地方有意設置錯誤。教師把錯誤信息公式出來后,可以讓學生熟讀文本,從文本中搜索相關的重要信息,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錯誤。也可以讓學生四人合作、討論、交流,從而達到正確理解文本的目的。
設計錯誤這一環(huán)節(jié),只要問題設計的好,就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從而出現(xiàn)踴躍發(fā)言的場面。教師也應適當?shù)剡M行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使學生產(chǎn)生“我想說”的渴望,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表現(xiàn)欲,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教學對話關系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三、 角色體驗、悟真情
有些文章情節(jié)生動,對話精彩,很適合用劇本的形式加以再創(chuàng)造,而已表演劇本的形式來賞讀文本,既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童話《皇帝的新裝》一文就可以運用這種形式,可事先分組討論劇情,設計對話,然后在班中評選出最好的“劇本”,推選出“演員”,經(jīng)過事先經(jīng)過事先分組討論劇情,設計對話名然后在班中評選出最好的“劇本”,推選出“演員”,經(jīng)過事先“排練”,再在班上表演,課后寫出演出心得、觀賞心得,評議后選出優(yōu)勝者,在同學們之間交流,張貼在展示藍中。
角色體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補充了文本中省去的情景對話,對任務的易語言進行了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因此,此文章的內(nèi)容更豐富,情節(jié)更生動、感人,是學生印象更深刻。
角色體驗的對話策略,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實現(xiàn)了還原語境的目的,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寫作能力。
古詩的對話閱讀可以采用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設想與詩人相遇,和詩人同行,深入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與詩人對話。
如:在學習李清照的詞《醉花陰》時,可以讓學生先想一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就本詞的內(nèi)容對詞人說話,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點撥,有的學生這樣寫道:
終日凝眸,柔腸百轉,身影孤單。你,正值妙齡的清麗女子——易安,又在香霧繚繞中思念著遠離家鄉(xiāng)的丈夫。重陽佳節(jié),又在你緊鎖的眉間畫上了一道沉甸甸的相思閑愁。錦衾繡幃,敵不住夜半的颯颯秋風;珍饈玉盞,銷不去這滿腹離愁。你——柔情似水的你,多么希望能與丈夫朝夕相伴,舉案齊眉。但世間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縱然你有千種相思,萬般柔情,也只能獨坐在幽靜冷清、滿地黃花堆積的院落,看盡西風卷簾的無奈,失落的人比黃花瘦的傷感中……
這種閱讀對話策略,是學生能入情入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動情,與詩人長勝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關注生命、關注生活。
四、 獨立閱讀、勇質(zhì)疑
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旺旺采用質(zhì)疑、問難的形式,因此在學生獨立閱讀文本時,教師應注意給出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提出疑難,并通過討論、交流、辯論等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在一次次成功的月的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樹立學生自主閱讀的信心。
五、 拓展連接、再創(chuàng)造
教師、學生、文本三者進行對話時,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與教材對話,還要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相關只是經(jīng)驗以及其他各種教學資源來共同參與對話。這樣,幾拓展了文本的內(nèi)容,有幫助了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加深。
如:在學完朱自清的散文《春》后,可以要求學生口頭仿寫一篇以《夏》為題的文章,但學生雖熟悉夏天卻不止從何處下筆,或者抓不住夏天的特點,這就體現(xiàn)了對話障礙。這時可以播放教學課件,如讓學生聽一夏為主題的音樂,欣賞描繪夏天明媚風光的畫面,再讓學生調(diào)動已有的記憶,吟誦學過的一些描寫夏天的詩句,這樣,就喚醒了學生對夏天美景的已有感知,無從下筆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見,客觀文本的拓展,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是有很大幫助的
綜上所述,可知對話是教學的本質(zhì),也是閱讀的笨豬,更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存疑、質(zhì)疑、解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在閱讀教學中應有的知道作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與文本對話的策略與方法。并通過種種和諧融洽的“對話場”的創(chuàng)設,提高學生的各項語文素養(yǎng),體會閱讀的樂趣,從而使學生能真正走進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