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富英
作家張慶和先生的《文情詩緣片片心》收到后,一股熟悉又親切的味道襲上心頭。
憋屈了三年,終于可以舒展開筋骨辭舊迎新了:面朝希望,春暖花開!新春迎來的第一件喜事,便是文朋詩友們慶賀我的《余香集》面世。先生贏來的“片片心”,恰同此時,帶著“人贈玫瑰”手留之余香飄來,好沁人心脾啊!
興起間,頓生閱讀快意,且讀且品、且感且記之!
“議文”一輯二十一篇,有六篇是品讀先生單篇散文隨筆的!陡惺苄那榈牧α俊罚ü谥/讀隨筆《問候心情》):心情萬變?nèi)f種,萬變不離本,萬種總關(guān)情,讀者從中感受到的是先生的大愛大境界;《回望歷史是為了展望未來》(孫武臣/解讀散文《海邊,望著浪花》:大海傾訴、慟哭、叩問......作者與評者、史觀與情致,交相輝映,這篇被選作考題、編入教輔的精品,自然深得讀者高評;《歷史深處的一簇風景》(蘇艷霞/《面對草地》賞析):大凡震撼心靈的美文,美在獨特,獨特在情感、聯(lián)想、語言、結(jié)構(gòu),先生美文如是,誠如讀者賞析;《靈性豐沛的文字》(大衛(wèi)/關(guān)于《關(guān)于“水的職稱”說明書》賞析):靈性文字,妙手偶得,誠哉斯言;《詩意地觸摸歷史根脈》(程曉遜/讀散文《魅力柳祠》):先生以詩著稱、以詩聞名、以詩馳名,先生的詩文頗有柳河?xùn)|遺韻,議者對這篇“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的評價,是中肯的:《塑造靈魂的月光曲》(李勝華/《壩上月》賞析):國人對月,情有獨鐘。自我盤點,引出壩上月,月如之種種,喻意言志焉。
對先生結(jié)集或連載的品評概有十篇!毒珳省⒈菊娴纳⑽淖赃x集》(良木/評散文自選集《漂泊的心靈》):稱其散文更多“比德”“暢神”集中體現(xiàn),及外物審美關(guān)系的深度再調(diào)整,并認同先生散文著述已成為一種文化資源?芍^挖掘深刻、評斷獨到;王賢根品讀《漂泊的心靈》后,品讀出的是先生描景、抒情、記事充滿了詩意,并從文脈承傳上,升華了品評的高度,贊嘆道《詩意的散文播向遠方》;《亮一盞心燈》(岳洪治/散文集《哄哄自己》讀后):自嘲與自勉自勵,哄哄自己與自信的力量,解讀中,自信者活出的尊嚴,在飛揚;而石英老師讀散文集《哄哄自己》后,將那份“自嘲”升華為“亦莊亦諧”,正氣蘊含于美文中,詩質(zhì)貫注于行文中,于是題曰《文美質(zhì)正 莊諧相宜》;《說說<該說不該說>》(王野):分三輯,從三個層面說了關(guān)于“說”的該與不該,啟人心智、開人心竅,是亮閃閃的思想火花;《一本書就是一個方陣》(那朵/讀散文集《記憶不敢褪色》):同時身為編輯家的先生,有雙慧眼,隨著打開一扇扇心靈之窗,親近了一個個高貴的靈魂。積淀一段時間,便有一部新著面世,觸碰與感念,訪談的洞見與情懷,自然不敢褪色;《拂去塵埃后的閃光歷史》(羅并鄉(xiāng)/讀《卡爾巴拉歲月》):裁剪精當,以情動人,是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xué)的“要訣”,我國水泥事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史,建材人的奮斗史,躍然紙上;《笑看世相百態(tài)》(佳雯/讀《張慶和紀實文學(xué)選》有感):戈壁壯歌,人物有血有肉,事跡感同身受,“婚姻三部曲”,笑看世相百態(tài),品察人間萬象;《壯歌禮贊新時期中國工人》(杜衛(wèi)東、曹威/讀《遠方傳來的戈壁壯歌》):敏銳與睿智地貼近時代,關(guān)照生活,順應(yīng)潮流,與讀者高度共鳴,這是對先生報告文學(xué)的高度評價;《歲月留痕》(胡玉枝/“日志”點評):他的“月刊”、他的“日志”、他的“十三月”……浸潤、翠染,滌蕩人心。
還有五篇,多為閱讀快意后,對先生詩文不拘一篇一首,可謂綜論!段捏w形態(tài)的創(chuàng)意多變》(許慶勝/再談先生的雜文、隨筆):評者多從成熟作家的功力入手,亦即藝術(shù)手法的創(chuàng)新上,著重談了《貪官“預(yù)報”》的劇目式、《奴才對話》的時空拼貼式等,主持人語、諷刺對象上前臺……先生刻意多變的文體形態(tài),在慶勝君老道的品評中,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快樂閱讀知人見心》(曹懷新):幾筆帶過《哄哄自己》后,議者著重放在了報告文學(xué)《遠方傳來的戈壁壯歌》上,先生“塑造”的中建人“群像”多雕刻在戈壁灘上。遠赴沙特,境外建設(shè)的中建人,群像代表著國家形象!《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邢海珍/詩文讀感):能藏于自家書房的該是珍視的,能放置書架最方便的地方必是喜愛的。先生的詩集《靈笛》,文集《記憶不敢褪色》便是,這是品者與先生那顆“道心”的對話,先生本質(zhì)上即骨子里是一位詩人,這篇是本輯中引詩最多的一篇品評!讹w翔于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羅思鼎/略論張慶和的散文特色):這篇系先生全書的開篇。不巧在我小文中,列在了卻是最后,異曲同工,本篇總結(jié)性強,既談到了先生清新淡雅的詩風,深受讀者喜愛,詩化的散文,廣受評者褒獎,投向現(xiàn)實的隨筆收獲了更多粉絲,也點出了先生堪稱精典的代表作如《峭壁上那棵酸棗樹》《感受陽光》等篇什,從中更理解了先生的精神家園與美學(xué)追求!差點漏了《文盜的無恥》,顯然這是一篇“另類”,應(yīng)屬雜談。也從一個側(cè)面,映視出慶和先生文字的魅力!
與慶和先生不甚相熟,但先生的清瘦、慈祥、勤勉、親和,是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已是長者,更如赤子。都是多年的“做嫁衣者”和“擺渡人”!志同而道合。
對一位作家最高的評價,除了對其已出作品的首肯,更有對作家的期待。慶和先生旺盛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作的成就,正是廣大讀者編者評者所期待的。本輯品議作者,字里行間無不充滿了對慶和先生美好的期待。本人亦然!
(張富英,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任中國電視劇制作產(chǎn)業(yè)協(xié)會劇本評介中心副主任,華文作家網(wǎng)、《作家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