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初,田地山林屬私人所有。在山靠山,在水靠水。我們那個鑲嵌在大山皺褶中僅有三十來戶人家的小山村,田地極少,主要是用山上的竹子編織籮筐、提籃、簸箕,挑到市場去買,再糴米回來。蔬菜大多自己種,小溪中的魚,山上的筍,便是村民終年的美食。
春雨瀟瀟。落過幾陣,村民們好似聽到了春筍破土的聲音,吩咐孩子上山。這時,山野便成了孩兒們的天下,有的提籃,有的扎圍裙,有的拎把小鋤或柴刀,你推我擁地往山路上跑。清晨,溪流淙淙,翻出無數(shù)的水花,路旁雜草柴枝上晶瑩的露珠,在朝陽里閃著美麗的銀光。我穿雙小草鞋,腰扎繩子,連結(jié)背后的木質(zhì)刀籃,刀籃里的鉤刀,隨著越澗過溝的腳步,當啷當啷的響動,好像要早早跳出來,尋找山野里的春筍。
頭茬春筍特別的鮮嫩,大人炒菜加料時,夸上幾句好話,更激起我們濃烈的興趣。
有天傍晚,也就是各家吃飯的時候,張家大嬸端著碗,在我們上廳那么多人前拉著長腔:“阿拉山里筍,偷了好幾根,偷筍吃,爛肚腸!”她眼神瞟著我家門,鄰里不約而同地朝我家看。我心里很不是味道,欲沖出去辯解,祖母拽住我,慎重地問:“你挖了?”我說:“誰偷她家筍啦!”
這一夜,我好久沒眠熟,總覺得委屈。張大嬸,你平時一會說這,一會說那,敲琴似的,今天冤到我小孩身上了!
第二天放學回家,張大嬸在門場上翻曬筍干,我放下書包,扎好青布圍裙,帶把鉤刀又出村往山里走去。跳過溪流的幾尊石礅,回頭卻見張大嬸在村旁那棵樟樹后窺視。待我拐過一道山彎,張大嬸快步追了過來。當我上了山梁,進入一片竹林時,我隱約見到她在那個山彎處悄悄地瞄著我呢!
這山梁,正是我家與張家竹山的接壤處。其實,那時的山,沒有決然的界線。你家的竹鞭伸向我地,我家的竹竿斜向你家的空間,接壤處的竹子,往往誰也不斫,鄰里關(guān)系,就如這密密麻麻的竹林,茂盛挺秀地伸向天際。
我們那塊山地主要生長毛竹,粗壯、結(jié)實。幾番春雨的滋潤,毛茸茸、棕褐色的筍尖,飽經(jīng)漫長嚴冬的蓄念,剎那間冒了出來。我細心地扒去周邊松厚的黑色積土,淡黃、乳白的筍衣祼露。這是一根直溜、壯實的竹筍,應該留下,讓它茁壯成長為參天的竹子,與周圍的竹子呼嘯成汪洋的竹海。我們平時挖筍,主要是將歪、扭、殘的掏出,僅在過密處,很有分寸地間一兩根。成材的竹林,是山民的財路!那天,我惡作劇,特地挖了三根上好的張家竹筍,背下山來。
還沒進村,就被逮住了。張大嬸一把揪住我的衣衫,往我們居住的上廳里走。這時,炊煙裊裊,一家家鵝卵石砌壘的二層樓房,正門洞開。張大嬸吆喝:“快來看哪,我抓到偷筍人啦!”張張熟悉的面龐,目睹張大嬸對我的數(shù)落。我祖母正在長廊上劃篾,立時放下篾刀站起,滿臉疑惑,裹過的小腳向前移了幾步,又停住了。
“哪個偷你家筍了?!”我故意辯解。
張大嬸左手抓住我的胳膊,右手拍拍我鼓囊囊的圍裙:“這就是!”
“不是!”
“就是!”張大嬸的聲音,像鐵錘敲在木板上,邦邦響,“我親眼看見他爬上我家竹山的!”
鄰居的爺爺、奶奶、伯伯、叔叔、大嬸和孩伴的眼睛都直溜溜地看著我的圍裙。
我犟嘴:“不是就不是!”
張大嬸見我一再狡辯,奪過圍裙:“你說不是就不是啦,讓大家看看!”
青布圍裙解開,嘩啦啦落下三根鉤刀劈削過的柴樁。這一刻,空氣凝固了似的。張大嬸如被人擊了一掌,瞠目結(jié)舌,啞然失色。
圍觀的人群一片“哇”聲,先后轉(zhuǎn)過頭去。祖母靜靜地走過來,拉我回家。我心里得意,可把這口怨氣吐出去了!
夜幕降臨,小山村從喧鬧中寂靜下來,家家戶戶掌燈,有的點燃水中浸泡過的篾桿,忽明忽暗的亮點閃動在迷茫的夜色之中。我提起圍裙,獨自走向山口,從山神廟的后墻角取回三根毛竹筍。
剛跨進家門,祖母兩眼盯住我,臉上的表情沒有了往常的慈祥,我向她訴說了事情的緣由后,祖母嚴肅地說:“人哪,不能以錯還錯,以怨報怨。天地有道!
我沒有完全聽懂祖母的話,覺得她說我們做的事,老天都是看得見的。
祖母接著說:“小小年紀自作聰明,走,到大嬸家走一趟,賠個禮,筍還給她!
小腳祖母拉著我走到大嬸家門時,大嬸有幾許的疑慮,當然還有幾分的惱怒。祖母拽我立在大嬸前,她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給大嬸一家聽,還替我道了歉。大嬸的臉色,在我祖母的述說間由陰轉(zhuǎn)晴,如見到太陽那樣豁亮開來。祖母要我當著他們的面,叫聲大嬸。我不好意思地輕輕喚了一聲,大嬸把我拉到身旁,對我祖母說:“小孩沒有錯,錯的是阿儂!”
從那后,大嬸好像變了個人似的,我也仿佛一下長大起來。后來,我們那個小山村下筑起一道大壩,三十來戶人家分散遷移到山外的十幾個村莊去了。鄰里們許久沒見,都有想念之情。我考上初中時,張大嬸拎著東西來看我,囑我好好讀,將來有出息。當兵回家探親,我曾去看望。前兩年我回老家,跟已經(jīng)八十大幾的張大嬸說起昔日偷筍的事,她笑得咯咯的,滿嘴只剩下兩三顆殘牙了。
作者
王賢根,浙江義烏人,畢業(yè)于軍藝文學系、北師大與魯院合辦研究生班。著有報告(紀實)文學《援越抗美實錄》《千古長城義烏兵》、散文集《用自己的頭站起來》《又是煙雨迷蒙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