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34頁有這樣一道題:商店從工廠批發(fā)了80臺復讀機,批發(fā)價每臺140元。銷售時分兩次,第一次每臺168元,賣出70臺后開始降價銷售,第二次每臺138元,問:如果全部售出,商店是賺錢還是虧損?
在教學這道題時,首先,我讓學生讀題,自己理解題意,沒想到學生們一頭霧水,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然后我又給學生講解,自以為講解得很清楚,沒想到全班正確率還不到20%。
冷靜下來進行反思:是呀,商店進貨、賣貨,雖然是我們生活中的事情,但對于學生來說,卻比較遙遠、陌生。怎樣才能讓他們比較熟悉呢?我靈機一動,既然數(shù)學問題從生活中來,那么何不利用生活來解決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呢?
晚上,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種比較特殊的作業(yè),就是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一個小調(diào)查,調(diào)查商店中一種商品的進貨、銷售情況,并判斷出這種商品是賺錢還是虧損。
第二天上課,我先檢查昨天晚上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大部分學生都進行了小調(diào)查。我所帶的四(3)班就有幾個學生的家長是做生意的,我鼓勵他們談了一下他家進貨、賣貨的情況。他們談起來頭頭是道。還迎來了大家的掌聲。接著,我引導學生總結(jié)了本題中用到的數(shù)量關系,并討論了怎樣是賺錢了,怎樣是虧損了。最后,我又讓學生重新計算本題,結(jié)果正確率達到90%。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應該把教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特別是應用題,它就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然單獨拿到課堂上解決不了,我們就可以把它拿到生活中,讓生活幫助學生理解,讓生活幫助我們解決。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城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