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新銀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在教好書的同時,育人切不可忽視。如何才能育好人呢?方法是多式多樣的。筆者在這里僅從一個側面,主張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達到育人的效果!岸喙膭睢笔怯说暮门e措。下面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多鼓勵,少批評”是育人的入門券。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對新事物反應積極,具有強烈的參與愿望;自尊心也特別強,特別注重自己的成績、面子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個時期其心理特征喜歡聽好話,愛表揚,能在別人面前出出頭為滿足,對別人的不同意見,不同看法,心里不好受,尤其是批評的話,感到很難接受。因此,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做好育人工作,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教育學生時,應講究教育方法,注意工作藝術,要做到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進育人這大門,應堅持“多鼓勵,少批評”。俗話都說:“批評十句,不如表揚一句好。”這正說明“多鼓勵,少批評”是育人的入門券。這也完全符合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入了門,才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二、“多鼓勵,少批評“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清代教育家顏元曾經(jīng)說過:“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斑@有其深刻道理。中學生在這個時期,青春旺盛。正是長身體、長知識時期,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在學校里,當他們受到鼓勵、表揚時,容易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心理上容易得到滿足。教師這時能因勢利導,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好知識,增長才干;有利于做好工作。筆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曾碰到過這樣的事實,一個名叫小坤的學生。人可以說很聰明,但其個子小,上課不專小,常搞小動作,喜歡東張西望,考試時有點應付式的態(tài)度,隨便做幾道題就交卷。因此,成績不理想。筆者曾主動接近他,常與他拉家常,不直接批評他,而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帶有婉惜的口氣說:“小坤生性聰明,學習大有前途,若能把自己的全部潛能發(fā)揮出來,準保能躍上班里的前茅!逼浞炊χ鴮ξ艺f:“老師,真的如此嗎?”筆者也笑著對其說:“那你試一試,好嗎?”后來,他上課好搞、好動的習慣收斂了許多,作業(yè)完成得特別好,考試認真對待,后來再適時地表揚他,鼓勵他,到學期結束時,他果真進步了,綜合排名排在班里第六名。
教育學生,應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特別對后進生,更應慎重,切忌過于急躁,對學生不能亂批評、亂指責。教師應冷靜地對待學生中所發(fā)生的事情,重調查研究,采用和風細雨式的方法,真誠相待。對每一件事,主張先認真傾聽當事人的意見,聽聽他們說的是否在理,是否強詞奪理。如果當事人說的有道理,教師應尊重學生意見,應想辦法化解雙方的矛盾,認真做好對方的思想工作,不要因為這個學生是后進生,就不分青紅皂白亂批評,應幫理,幫事實。如果當事人確實強詞奪理,教師也應冷靜下來,勸住對方,切勿沖動,等雙方降溫后,才去做工作,特別對無理的這一方,更應做好過細思想工作,有理有據(jù),有禮有節(jié),把工作做到他們的心坎上,使其能心悅誠服。對這些學生,應多在其身上找閃光點,充分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讓他們能揚長避短,能有自知之明,能喚起他們的自信、自強之心。
三、“多鼓勵,少批評”可以讓學生奮發(fā)向上。
學生在學校里,一般說來,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奮斗的目標。作為班主任,對自己班里學生的個性、愛好、特長、家庭情況等都能了如指掌的話,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會起到重要作用。教師應因勢利導,一視同仁,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應適時地表揚他們,鼓勵他們。他們自然就會愉快,干事情就會特別有勁,會干得很出色。記得有一年冬天,有一個從邊遠山區(qū)來的女學生叫春霞的,她的語文基礎不很扎實,來到學校后,學語文很吃力,雖然她非常勤奮,想學好語文,但幾次考試,成績很不理想,看她心里很難受,與她座談中,見她有點灰心了。她直言問我:“老師,我還能學好語文么?”我毫不猶豫,十分肯定地回答:“能,一定能。”我當即以偉大文學家高爾基刻苦成才的事例講給她聽。高爾基只讀幾年書,當學徒出身,邊燒開水,邊看書,晚上借外面路燈光看書學習,后來全靠其自己勤奮刻苦努力,認真總結自己,找到問題癥結點,主動請教,最后成為舉世聞名的偉大文學家。這是高爾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好學精神。她聽了后又問我:“老師,我該怎樣去學呢?”“世上無難事,只有肯攀登,古人道‘心專石穿’。找出了自己問題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堅持下去,不恥下問,勤讀勤練,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相信你會學好,今后只要你肯發(fā)問,老師一定會給你詳細解答,好嗎?”我耐心地回答。她聽了后點了點頭說了一聲:“謝謝老師!”走了。
后來她確實下功夫,系統(tǒng)地整理初中階段的語文基礎知識。把語文的各章節(jié)基本要領和基礎知識重新復習,改變了過去的學習方法,她的成績慢慢進步了,到期終她的語文成績躍至班里前十五名。這也是對她堅持“多鼓勵”,使其奮發(fā)向上的效果。
綜上所述,學生在學校里,是需要教師的關愛,需要教師的教育引導,教師應重視師德修養(yǎng),不要輕易批評學生,指責學生, 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在正面教育的同時,堅持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學生會進步、會成才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五華縣中興中學)